新闻公告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文化,亲身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进展,并以创新科技加速乡村发展步伐,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杰出青年典范,2025年7月11日至7月25日,“农商科创”实践团在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学工主管冷自永、专任教师张云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汪菁的带领下,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探寻非遗,触摸文化根脉7月14日,实践团开启了非遗文化探寻之旅。成员们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德兴银楼,在老德兴手工银器第四代传承人刘飞的讲解下,了解到银饰所蕴含的美好寓意,随后亲身体验了银饰锻打的复杂技艺,从称料、熔银到锻打、抛光,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不易。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让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传统银饰技艺,更在实践中懂得了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匠心,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图为刘飞讲解银饰寓意)7月15日,实践团来到榕宝阁,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拓印技艺的起源、种类及文化寓意。从东汉时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5/07/2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新入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7月4日—24日,学生处组织新入职辅导员分三期参加了由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安徽省2025年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每期为期7天的培训在继承以往优秀经验基础上,课程设置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与实践、新生适应性教育与价值引领策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能力提升、校园安全稳定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探索、班级治理创新与领导力培养以及辅导员科研能力与职业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培训形式灵活多样,除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外,培训设置了多次分组讨论环节,由省内外资深专家和一线优秀辅导员代表带领学员围绕不同主题深入交流,进行深度分享与指导,为学员们提供了前沿的理论视野和可操作的实践智慧。(培训现场)培训期间,我校新进辅导员展现出昂扬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学生处 0 2025/07/25

本网讯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机械工程学院“‘荷’谐共进,青春赋能实践团队”在张梦蝶和周静老师的带领下于暑期来到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暑期调研活动。(图为团队在沙墩村村委会合影留念)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及当地党建风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来到了陶辛镇沙墩村进行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走访观察,充分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广泛收集村民与村委干部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图为团队与陶辛镇沙墩村村民交流)村书记陶文俊向实践团队介绍,沙墩村作为“陶辛荷花小镇”的核心区,以 “荷莲经济为主导、三产融合共生”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形成全链条发展模式。该模式以“一朵荷花”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形成“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5/07/24

本网讯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文溯传承先锋队”走进芜湖市湾沚区西河古镇,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探访与实践服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服务乡村的热忱,穿梭于古街老巷间,在触摸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将青春力量融入古镇的保护与活化实践中。(图为“文溯传承先锋队”实践团成员合影)活动期间,实践团队深入古镇街巷,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居民、游客交流,详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古镇未来发展的规划。通过拍摄精美短视频以及图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调研并宣传非遗传承现状,挖掘古镇历史文化,结合数字视域下的相关政策和发展机遇助力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立足红色文化,融和当地特色风俗和传统非遗手工艺传承等,探索古镇文化和经济双发展的新途径。(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探索传统文化、非遗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弘扬古镇革命文化、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当地文化振兴与产业兴旺,展现青年学子保护传统文化和服务乡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5/07/24

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2025年7月2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走进无为市渡槽村,在村党员活动室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支教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了一场红色教育课。(图为支部部分党员志愿者合影)在渡槽村党员活动室,支教党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党的光辉历程、党旗党徽的含义等基础知识。通过互动问答、故事讲述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党的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还特别为适龄儿童准备了少先队知识小课堂。通过示范红领巾的正确系法、讲解少先队队史、教唱队歌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少先队的向往之情。(图为孩子们正在学习知识)为增强教育效果,支教团队精心挑选了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红色教育短片。在党员活动室的投影设备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等经典红色影片,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图为孩子们正在观看红色教育视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授,更是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5/07/24

本网讯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联合组建的“英华译语,陶韵传声—语润陶辛双语实践团”,于2025年6月24日至7月6日赴芜湖陶辛镇陶辛水韵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双语宣传片制作、宣传海报设计、宣传手册编写及照片拍摄等形式,团队为景区量身打造多维度宣传资料,有效提升其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图为团队成员在陶辛水韵景区前合影)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围绕陶辛水韵景区展开全面调研。在梳理景区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实践团还对同类景区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研究这些景区在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开发、游客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陶辛水韵景区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水乡风情 + 文化传承”的双语传播策略。这一策略既突出了景区的水乡特色,又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双语宣传,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为确保宣传方向契合景区需求,团队多次与管理方沟通,明确以“四季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0 2025/07/24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志青年实践团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热情,踏上了前往湾沚区六郎镇政和村的“三下乡”之旅。在烟波浩渺的大港中,他们以画笔为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定格于村巷白墙之上。(图为团队合影) 在政和村,有志青年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了村干部、非遗传承人等,了解政和村基本村貌、产业特色以及非遗荷叶灯发展历程。在充分调研和沟通之后,实践队决定将政和大港周边的渔民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放荷叶灯,祈求平安的景象以墙绘的方式呈现。为了将墙绘传递“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核心理念,有志青年队的团员们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完善,最终设计出一幅大港荷叶灯。   创作期间恰逢高温,青年团员们不畏酷暑,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勾勒轮廓、调配色彩、细节渲染等,每一步都力求精益求精,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背,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创作热情。(图为创作过程)    在青年团员们的努力下,非遗荷叶灯得以在墙面上全景呈现。村民纷纷驻足欣赏,对呈现的画面赞不绝口。“画得太像了!这就是我们政和的大港、政和的灯!”村民汤先生高度

艺术设计学院 0 2025/07/24

盛夏时节,自7月6日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热情与创意,奔赴芜湖市无为市福渡镇,以墙为卷、以笔为媒,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墙绘实践活动。如今,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墙绘作品已在乡村角落绽放光彩,为这个夏日的小镇增添了别样活力。(图为团队合影) 调研走访,锚定创作方向抵达福渡镇后,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实践。为让墙绘作品真正融入乡村、贴近民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梦军,艺术设计学院何德旭老师四天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深入走访村庄,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亲切交流,了解福渡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在走访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对美好环境与文化滋养的双重需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论述,团队确定以“生态美、乡村兴”为主题,将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愿景融入墙绘创作。(图为走访调研过程) 艺术实践,勾勒振兴图景  夏日的乡村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

艺术设计学院 0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