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促进2026届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9月2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秋季商贸服务类专场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招聘大厅成功举办,吸引了近300名在校生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招聘会精准聚焦商贸服务行业,得到了长三角、沿海地区及省内重点地市人才中心的大力支持。学校广泛动员、精心筛选,邀请近30家优质企业进校揽才,包括安徽三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古井销售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共提供市场开发专员、电商运营助理、新媒体运营、外贸业务员等180余个专业对口岗位,为我校经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搭建了高效求职平台。经初步统计,现场毕业生累计投递简历逾600份,招聘成效显著。 (招聘会现场) (毕业生求职现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正式拉开了我校2026届毕业生校招工作的序幕。学校将在秋季学期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计划举办多场线下行业类专场招聘会。同时,为打造高效的校招资源生态链,也将深度融合数字化手段,打通“教育部24365平台、校就业网、招生就业处微信公众号



本网讯 为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乡村生活,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9月25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钱琳、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吴航带领志愿者赴津元村农家书屋开展“非遗宋锦珍珠扇制作”主题党日活动。为让非遗“活”在乡村,支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选定“宋锦珍珠扇”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宋锦素有“锦绣之冠”美誉,珍珠扇则是传统工艺与生活美学的结合,既符合村民审美,又便于手工体验。活动当天,志愿者们细致讲解了宋锦珍珠扇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让居民们对这项非遗技艺有了立体认知。随后,大家拿起材料动手创作。志愿者们手把手指导村民操作,指导村民根据扇面图案搭配珍珠、亮片,仔细检查每一把扇子,帮他们调整扇骨松紧。不一会儿,一把把精美的珍珠扇就呈现眼前。(图为学生党员进行讲解)(图为制作现场)通过非遗手工体验,不仅让村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志愿者在实践中深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也为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实践结合提供了新路径——以党建



本网讯 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提升育人工作实效,9月24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在博行楼S403召开辅导员年级组长暨辅导员助理聘任大会。学院执行院长刘冰、副院长曹长芳、卢晓莉及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学工副院长于凤主持。会上,于凤首先介绍了本次聘任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她指出,辅导员年级组长与辅导员助理是学院连接学生、落实育人任务的关键纽带,此次聘任是结合学院学生工作实际需求,经过充分调研、综合考量后作出的重要决策,通过明确岗位分工、强化团队协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图为于凤主持)随后,于凤宣读了学院聘任决定:经学院研究审议,正式聘任谢欢担任2024级辅导员年级组长,黄玲玲担任2025级辅导员年级组长;聘任刘馨怡、黄岩、王秋云三位同学为学院辅导员助理。在全场教职工的见证下,聘任仪式正式举行。刘冰为谢欢、黄玲玲颁发聘书,曹长芳为刘馨怡、黄岩、王秋云颁发聘书。接过聘书的各位同志神情庄重,这一仪式不仅是对他们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标志着他们将肩负起新的责任与



2025年9月下旬期间,受芜湖古城官方邀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空间设计与表现社团在环设专业老师张涛的带领下,与3A级景区芜湖古城合作,积极投身“野生・青年灵感派对”核心环节——先锋艺术・青年涂鸦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芜湖古城标志性建筑谯楼广场为创作基地,借助画笔为媒,为千年古城注入青春艺术活力,在师生共同协作下,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天的系列彩绘、涂鸦作品《青红皂白》,不仅以专业技能为景区注入青春艺术活力,激活青年创意动能,同时搭建起高校与社会互动交流的实践桥梁,探索了艺术与文化融合的新形式。(图为彩绘、涂鸦作品《青红皂白》阶段性成果) 活动前期,社团成员围绕景区文化特色进行实地调研,老师们结合芜湖古城建筑的黛瓦白墙、飞檐翘角特色,从色彩调和、构图层次到主题表达,精心规划设计了彩绘方案。在谯楼广场前,杜玉泉、关玉政等社团同学分组协作,通过勾勒线条框架,调配渐变色彩,到细化图案细节,让原本空白的画布在三天时间里,逐渐呈现出兼具现代艺术感与传统韵味的画面,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整



本网讯 为了提高2025级新生反诈防骗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9月24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邀请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东湖派出所民警为新生带来一场内容生动详实的反诈安全教育讲座,讲座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邓辰主持。(图为邓辰主持)(图为民警做反诈宣讲)讲座伊始,主讲人钟警官便直击主题,深入解读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叮嘱同学们要守护好个人财产安全。她指出,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钟警官结合派出所辖区发生的真实案例,详细拆解了针对学生群体的高发诈骗类型。从大学生易接触的刷单返利、虚假购物,到危害深远的校园贷,再到极具迷惑性的冒充电商客服诈骗,逐一剖析各类骗局的“套路”特点。针对大学生频繁使用社交软件、常进行网络消费的特点,钟警官介绍了“三不一多”反诈原则:未知链接坚决不点击、陌生来电始终不轻信、个人信息绝不透露、转账汇款务必多核实。(图为学生认真学习民警发放的反诈传单)(图为学生认真听讲中)讲座现场还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播放案例视频、还原诈骗话术、开展现场问答等



9月24日下午,由学校法治办公室与湾沚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网购陷阱巧应对,法槌敲响维权声”模拟法庭活动成功举行,约260名师生现场观摩。(活动现场)活动现场,由学生组成的模拟法庭团队完整演绎了庭审全过程。同学们分别扮演合议庭成员(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及双方代理律师等角色。庭审环节中,同学们着装规范、神情专注,严格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围绕“网购合同纠纷”的争议焦点,展开了条理清晰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和激烈辩论,高度还原了真实法庭的庄重氛围,展现了他们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初步的实践应用能力。(特邀嘉宾:杨晗雁)庭审展示结束后,湾沚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杨晗雁进行了专业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表现,并结合案情,深入剖析了网购中的合同订立、证据保存与维权途径等法律要点。随后,延伸讲解了大学生群体需重点防范的电信网络诈骗、非法校园贷、网络言论法律边界等问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内容详实、警示深刻的法治教育课,现场掌声阵阵。本次模拟法庭活动将法律理论与审判实践深度融合,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同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9月24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师生党员集中观看了红色历史题材电影《731》,以光影为媒,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凝聚奋进力量。电影《731》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二战期间实施细菌战、进行人体实验的反人类罪行,生动展现了无数无辜民众在苦难中的抗争与坚守,以及革命先烈为守护民族尊严、捍卫人类正义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影片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一段段饱含血泪的故事,让在场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冲击。观影过程中,现场氛围庄重肃穆,不少党员同志眼眶泛红,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以及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不屈意志。(图为党员同志合影)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731》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更是对当代人的深刻警示。我们要始终牢记历史不能遗忘,伤痛更需铭记。 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主题党日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



9月20日至21日,第九届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会议(CPEC2025)在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聚焦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主题,汇聚了近400位高校教师与企业代表参会。(图为教师参会现场)CPEC2025会议聚焦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围绕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升级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着力破解当前计算机实践教育中存在的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环节同质化等问题,全面提升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为颁奖现场)学院教师张园园团队作为会员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团队携融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成果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案例参赛,紧扣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会议核心方向,凭借鲜明主题契合与扎实成果转化,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实验案例二等奖”。(图为优秀案例证书)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学院在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成果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学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