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另类”程序员 “花样”好老师 :访计算机学院先锋教师伍祥
——优秀共产党员及先锋教职工系列风采展之十三
新闻中心 2019/12/24

本网讯 寸头,圆框眼镜,始终温和的神情,中等身材,身着淡蓝色衬衫,像会在夜里回家偷偷写小说的白领,多过像在大学教程序开发的理工男。

中午12点,安信工文津校区的食堂正是热闹的时候,伍祥吃完午饭,走出食堂,没回宿舍休息,左转又回到了办公室。再过十分钟,就会有几个学生来到这里,把昨天上课时没听懂的部分再拿出来咨询他,也许还会带着自己设计的软件半成品,等着这位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点通设计环节的最后一个难点。


与王雪梅老师、岳丽华老师、朱洪军老师合照_副本.jpg

(伍祥与王雪梅老师、岳丽华老师、朱洪军老师合照,左一)


这是他在安信工任教的第三年。从青涩到成熟;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同学们口中的伍老师,再到成为教学科研先锋;从感受安信工真诚开放的氛围,到融入这氛围,再到成为这氛围的贡献者。这是伍祥的奇妙旅程。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一、缘起

 

2017年,我从中科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

这些年IT行业行情很好,大家都说科大的硕士很抢手,我毕业时各式各样的校招、社招络绎不绝。当时我拿了好几个offer,IT公司的、国企的、高校的都有。但读了太久的书,对社会接触不多,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一直在踌躇。

来安信工面试是机缘巧合,我是芜湖人,但对这所家门口的大学一直很陌生。走进校园,岳丽华老师、周鸣争院长、戴平院长以及万家山老师给我的感觉特别和蔼可亲,我一下子被安信工温暖和谐的氛围,和讯飞公司倡导的“简单真诚”的理念感染了。

安信工让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存在感,每个人都能感觉自己真的是学校很重要的一份子。我也有在其他院校就职的朋友,后来和他们沟通我才慢慢发现,安信工的环境氛围,以及安信工积极改革、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真的很难得。


与万家山老师和吴锦华老师合照_副本.jpg

(伍祥与万家山老师和吴锦华老师合照,左一)


我来安信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吴敏校长。

其实我很早就认识吴敏校长了,那时他还不认识我。除了是安信工的校长之外,他还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科大读书时,他就是同学们口中的传说级的人物。知道吴敏老师如今任安信工的校长,倍感亲切之余,我暗暗在心里想,他这样的大牛都在安信工,如果我面试过了,一定也要留在这里。

 

二、教学

2017年6月,我正式加入安信工,成为了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

对很多人来说,一毕业就成为老师,如何快速完成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是一个难题。但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我本科就读于安师大,对教育事业有与生俱来的热忱。我比同学们大不了多少岁,性格也比较开朗,所以一到课堂上很快就可以与他们打成一片。特别是大一的同学,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他们都很期待大学课程,没有抵触心理,对于我所教授的知识吸收就很快。

但尽管有学习激情,他们的学习方法却普遍有一些问题,大二大三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知道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去用一些辅助工具来主动解决问题。大一的同学这方面就有欠缺,仍然处于被动地等老师来解答的状态。

进入教师角色后,我还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大一学生来说,计算机专业知识艰深且枯燥。文科的课程上一节课听不懂,下一节课照样可以听,但我们专业上课时开了二十分钟小差,下面的课就衔接不上了。听不懂所以不愿意听,不愿意听就更加听不懂,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知道不可能有人永远都能保持全神贯注。所以我讲课的时候,会把艰深的知识解析成最初等的知识,用通俗的白话来讲。有时候遇到多学科交叉型知识,我就会把这里面的根源给讲清楚,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尤其是涉及到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科目,同学们接受起来很吃力。这时我就会把中午的时间贡献出来,因为我中午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吃完饭后的两个小时时间可以在办公室给同学们答疑。其实学院也安排了辅导答疑的时间,是在晚自习,但我总希望给同学们更多时间,把问题弄明白。

咱们学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余,同样要善于学以致用。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在开发软件时,写代码的能力固然重要,软件整体架构的设计水平也必须很高。而这一类能力的培养,只能来自于实践。所以我一直非常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指导学科竞赛_副本.jpg

(伍祥在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前排右一)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学科竞赛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锻炼人,而不是一定要获奖,只要你参与其中,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你通过比赛还能看到学生了哪些针对性的那个薄弱点,然后想办法去给他们补学补差。

在这方面我们安信工投入很多,覆盖面也比其他学校广很多,每个班基本上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参加过学科竞赛,有的学生平时默默无闻,跟我交流也不多,但其实比赛参加了不少。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竞赛可以参加,所以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的学习环境。

 

三、实践

有兴趣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加入我的实验室。实验室像学生社团一样,每年要招新、面试才能加入。在实验室里我会结合上课的内容,把科研项目细分为最基础的子项目,给同学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放开手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关键节点遇到困难时,我再给他们一些指导,并进一步拓展分析。

也有一些项目是同学们反复研究依然做不出来的,我就会重新去制定研究计划,把它分解得更简单一些。就像跑步一样,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同学,我会告诉他终点怎么走,基础稍差一点的,我会把中间的节点告诉他,需要经历什么步骤,让他更有方向,从而因材施教。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不但不会有抵触心理,反而每一次在我公布比赛时积极地准备,特别希望能够被选中,去参加省赛甚至国家大赛,从而把自己的研究转化成成果。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我也确实看到同学们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不光是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提高。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个学生在去参加比赛时,项目需要上台演讲,平时他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可团队里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项目,他只有硬着头皮上台演讲,从校赛、市赛、省赛、国赛一路比过去,回来以后,他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参加完比赛,除了获奖,我也会帮助同学们把成果转化成论文。目前虽然我们论文录用的级别不高,但同学们却能在写作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收获颇丰。(编者注:来学校的这两年多,伍祥指导的学生们陆续获得过二省级奖项十多项左右,国家级奖项五项左右,指导学生论文和专利十项左右)


与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魏思博士合照_副本.jpg

(伍祥与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魏思博士合照)


参加学科竞赛的大多是大一大二的同学,到了大三以后,同学们就会开始考虑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因为在实验室里大家关系很好,有许多学生会来问我,“老师我特别想考研,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准备,你能不能帮帮我?”特别是一些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希望进一步深造。一开始有几个,后来越来越多,我就为他们成立了一个考研小组,讨论内容包括数学、英语、专业课和报考资讯。

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理论方面与名校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这些大多从大三开始就进入其中讨论学习,同学们会定期向我提出这段时间积攒的问题,彼此讨论,我也会进行一定的辅导,其实有些数学问题我也不一定能答出来,毕竟时间过了很久,我也记不清了。那我就会把原来的知识找出来复习,也算是教学相长。

 

四、教学相长、终身学习

我在上大学的的时候,老师和年轻人沟通特别少,老师基本上不会把联系方式给你,你也很难在课后找到老师。课堂上学的知识不知道该用到实处,学的时候就没有头绪,不知道自己哪里薄弱。而现在在安信工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特别多,有的学院还推出了班主任制度,辅导员管生活,专业课老师做班主任,管学习,对于同学们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在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特别是我们计算机行业,传授的知识不能与市场断档,要不断地去更新迭代。这既给了我压力,也给了我动力。就拿我刚读研究生那会儿来说吧,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图像方面,当时人工智能还没有落实到实处,我们传统的方法来做,可是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处理图像,这个过程中,甚至也在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中午如果没有学生来问问题的话,我就会自己利用这段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的课题,我们计算机行业其实有点像中学的时候做数学题,做题的时候觉得很枯燥,很让人头大,但真的做出成果来之后,那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


IMG_0573_副本.jpg

(伍祥在接受采访)


很多人跟我说把爱好当成事业做,到最后也觉得很厌烦。但是其实这两年,我做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很有新鲜感,仍然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有意思。我们要去教不同的课,做不同的事情,我们始终面对着不同的学生,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新血液,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我很享受这样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如果知识永远都是一潭死水的话,那我会很不安。

 

后记:一所大学的发展兴盛,既需要底蕴深厚的传承,也需要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既需要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也需要有动力有冲劲的教坛新星。自独立办学以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走换道超车的路子,跨越式高速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骄人成绩离不开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为代表的教职工们的无私奉献。伍祥,正是他们中平凡又不平凡的一份子。


(采访/张磊 文/咸友健、张磊 图/张磊、受访者本人提供 审/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