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教社科〔2023〕1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教社科〔2021〕2号)和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等文件要求,6月1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陈永红、校党委副书记宋小秋、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一行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如何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专题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各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图为调研会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就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胡安全表示,学校的支持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将依照国家即将发布的思政课“25方案”,持续深化思政课内涵建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着力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效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图为胡安全作工作汇报)宋小秋表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要




为进一步推动教材建设,6月19日上午,学校在综合科技楼一楼1号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度自编教材评审会。副校长董方敏、党委副书记宋小秋、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图书馆副馆长兼教务处副处长王啸楠、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评教材的编写教师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啸楠主持。会上,王啸楠介绍了本次参评自编教材(讲义)的基本情况及校外送审情况,并对评审程序和评审要求进行了说明。 (王啸楠汇报) 随后,各编写教师依次对教材(讲义)的概况、编写团队、编写理由、特色介绍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编写教师汇报) 最后,与会评委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申报的教材(讲义)从体系、结构、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评审,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正确性以及教材定位契合性等多个维度对教材质量进行把关,并与编写教师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评委现场提问、评审) 此次评审会的顺利召开,为我校教材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管理,确保教材的编写




本网讯 在书香氤氲的校园里,图书馆的借阅记录见证着学子们的成长足迹,这些数字不仅是阅读的积累,更是青春奋斗的见证。6月18日,图文信息中心携手读者协会开展第一期“青春启航,梦想飞扬”毕业季·图书馆毕业贺卡赠礼活动,邀请借阅量前100名的2025届毕业生共同参加。校长吴敏特别到场为毕业生赠送贺卡,活动由副馆长王啸楠主持。图1 吴敏颁发贺卡活动启幕,王啸楠对校长吴敏和毕业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贺卡的设计团队。本次毕业生贺卡由艺术设计学院方媛老师带领李百灵同学设计并制作。贺卡的设计理念以讯飞蓝为底色,封面印有校徽与校训,内页融入图书馆建筑、校园景观及学校大事记,寄语毕业学子勿忘母校。图2 王啸楠主持活动吴敏对2025届图书借阅量前百名的“阅读达人”表达真诚祝贺。他表示,图书馆见证了学子四年求知足迹,从入学时探索书架到备考时专注研读,每一次借阅都是未来能量的积累。此次为百名学子颁发贺卡,既是对学子热爱阅读的认可,更是希望他们永葆读书习惯的期许。吴敏强调,毕业非学习终点,




为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经验优势,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5年6月18日,学校在综合楼会议室召开了以“共话发展 智汇未来”为主题的银龄教师座谈会。校长吴敏、副校长汪忠国、人资处相关业务负责人与各学院共14位银龄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汪忠国副校长主持。座谈会上,吴敏校长向各位银龄教师致以诚挚问候,并回顾了学校从独立办学到转设发展的历程。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科特色、优化师资结构来增强核心竞争力。他强调,学校将重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推动智慧教育3.0升级,努力打造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标杆。(座谈会现场)汪忠国副校长从关心关爱银龄教师生活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相关政策和后续的工作安排,并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各项资源做好银龄教师的服务工作。会上,银龄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实践踊跃发言,围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在教学改革方面,建议建立精品课程迭代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晚自习实效,加强对青年教




本网讯 秋遇四载求知路,夏别万里启新程,踏梦前行,一路生花。6月19日上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体育馆隆重举行。3400余名学子在全体校领导、各学院中层管理人员、学工主管、毕业班辅导员和部分毕业生家长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圆满完成学业,满怀热忱初心奔赴山海,正式开启人生崭新篇章。典礼仪式由副校长董方敏主持。 (毕业典礼现场) (董方敏主持毕业典礼) 青春不散场,感动正当时!典礼开始前,一场精心筹备的音乐快闪激荡起全场热情,由毕业生组成的"毕业季乐队"从观众席不同方位惊喜现身,悠扬乐声、动人歌声与激昂鼓点交织,用音符串起四年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大屏幕同步播放的毕业纪念视频,以细腻镜头捕捉了学子们从青涩到从容的蜕变轨迹,熟悉的校园场景与青春笑脸交替闪现,这场精心策划的青春告白,用特别的方式呈现了珍贵的校园记忆。 (暖场音乐快闪)在全场师生期待的目光中,校领导们面带微笑挥手致意,缓步入场走向主席台。全场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体育场的每个




2025年6月18日,第五届西北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培养智能教育博士实践研学班在我校成功举办,共同探讨智能教育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活动合影)上午,研学班成员先后参观了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机械学院等,通过实地走访,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我校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成果,尤其是AILAB实验室与产学研融合平台的建设经验,为后续研讨提供了生动案例支撑。参观结束后,副校长董方敏致欢迎辞,对西北师大与科大讯飞的博士生团队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本次研学活动对推动校际合作、赋能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随后,教务处副处长刘春静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我校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展望。下午的议程围绕智能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以《技术赋能、数据支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我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举措。艺术学院范李敏老师分享了《




为进一步强化校政企协同,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7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与湾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马荣带队赴常州工学院考察调研,副校长李震、董方敏,湾沚区副区长后向前,学校及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常州工学院校长张兵等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该校多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在智慧建造结构中心与智能制造国家现代产业学院,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专业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产教融合大楼和大学生创业园,重点观摩了校地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成果;中外合作办学的赫特福德学院以及校企深度共建的汤姆智能实验室,则展现了开放办学与协同创新的前沿模式。这些平台的先进理念和显著成效为调研组提供了重要参考。(图为考察常州工学院)在随后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张兵详细介绍了该校立足“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鲜明特色以及在产教融合领域形成的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着重阐述了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马荣介绍了湾沚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以及区政府




近日,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唐杯”比赛)安徽赛区三个赛道(赛道一:工程实践赛、赛道二:产教融合5G+创新应用赛、赛道三:ICT基础通识赛)比赛成绩陆续揭晓。今年,大唐杯安徽省赛共有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在内的21所本科院校参赛。我校学生获得省一等奖17组(晋级国赛),省二等奖30组,省三等奖50组,获奖质量及数量再居安徽省参赛高校之首。(图为比赛现场)“大唐杯”比赛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组织承办的全国性创新实践型的竞赛,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排名最前的信息通信类专业竞赛。大赛以5G-A/6G技术、无线通信+AI、物联网等前沿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设置竞赛内容,凭借高规格的命题标准、专业化的评审流程,成为检验高校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杆,每年吸引全国数百所高校、上万名学子同台竞技。(图为公布的我校部分晋级国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