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5日 安徽日报客户端 “培养产业急需的‘来之能战’的工程师”7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机房内,软件工程专业23级学生黄振宇正在对“Y车模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接下来,他将携“Y车模智能小车”报名参加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科竞赛的系统化、长效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了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并逐步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近五年来,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13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698项,学生参与度达93%,在多项核心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屡获殊荣: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国家级金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银奖2项,2024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特等奖2项,其中精益制造系




2025年7月5日 新华网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育人生态建设7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机房内,软件工程专业23级学生黄振宇正在对“Y车模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接下来,他将携“Y车模智能小车”报名参加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据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生态建设,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完成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学科知识引擎、学生成长助手等具有鲜明信工特色的工作,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技术、新路径。为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科竞赛的系统化、长效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了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并逐步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近五年来,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13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698项,学生参与度达93%。校园风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供图)为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一系列反诈骗教育主题活动,从思想引导、生活排查到实践体验多方面筑牢反诈防线。 反诈主题班会:筑牢思想 “防火墙”学院各年级辅导员深入各班级开展反诈骗主题班会,结合近期高发的校园诈骗案例,如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校园贷陷阱等,详细讲解了各类诈骗手段的特点和识别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同学们关注官方反诈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养成定期查看反诈知识的习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老师、家长沟通或报警。(图为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部分照片)宿舍安全查寝:排查生活 “风险点”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反诈意识,学院组织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宿舍反诈骗专项查寝活动。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否关注官方反诈公众号,以及手机中是否存在可疑的诈骗信息、陌生链接或不明APP。对于未安装反诈工具的学生,现场协助其完成下载和注册;对于发现的潜在风险





为深化青年学子对社会的认知与担当,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导其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2025年7月3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在博思楼A6S205举办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经健,学工主管冷自永,团总支书记张琳琳、贾博文,团总支指导老师章丽娜,指导教师代表张贵强,各学生组织、社团负责人,以及23级、24级各班团支书参加此次会议。(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奏唱国歌)会议伊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拉开了计算机(大数据)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帷幕。首先,学生代表程贝贝上台发言,她表示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乡土的桥梁,倡导同学们在服务基层中增长才干,坚定了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随后,指导教师代表张贵强在分享指导心得中谈到,此次实践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将理论教学与乡村实际深度融合。团队发挥学科特长,开展特色课程与技术帮扶,既为乡村孩子带去知识,也助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红星照耀”实践团深入宣城市泾县,开展“牢记革命历史,红星照耀中国”红色宣讲实践活动。(图为学生与老兵的交流)实践团先后走进云岭新四军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王稼祥故居。在王稼祥故居,一场特别的红色故事会上,两位参战老兵动情讲述烽火岁月。谢老回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以身躯堵住木船漏洞,高喊‘宁丢性命,不丢阵地’”的壮烈场景;钱老分享战友在烟盒纸上写就的未寄战地家书,“家国担当刻入骨髓”的朴实话语引发强烈共鸣。(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红色故事朗诵)各场馆内,实践团依托珍贵史料打造沉浸式宣讲:在云岭还原新四军整编誓师场面,于烈士陵园以“无名烈士留言”追溯悲壮历史,在故居解密王稼祥的红色外交智慧。结合文物展示与多媒体手段,历史场景被生动“激活”,让观众“看得见、触得着”。(图为学生与老兵们的合影)活动同步融入党的理论宣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实地宣讲与考察,成员们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内核,强化了传承红色基




本网讯 2025年7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树”实践团奔赴芜湖市无为市,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图为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在双桥社区,校地双方郑重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标志着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区的长效平台正式搭建。实践团同时与花渡社区签署志愿服务长效合作协议,为学子持续参与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力量铺设了稳固基石。签约仪式后,实践团立即行动,走访慰问花渡社区退伍老兵和生活困难老人,亲切问候、细致关怀,传递青年一代的敬意与温暖。(图为慰问老人)(图为法制宣传)当日下午,实践团在花渡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法佑桑榆、轻暖夕阳”专题护老法治宣传。聚焦养老诈骗高发场景与真实案例,主讲人于浩深入浅出讲解防骗要点,贴心嵌入智能手机安全使用常识,显著提升老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活动在实用小礼品的温馨传递中结束。(图为实践团合影)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电院学子响应时代召唤的生动写照,亦是探索构建校社合作新机制,将源源不断引领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助力青年在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