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

为响应国家号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法,用科技服务于社会,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数智赋能乡村,科技驱动发展”实践团于7月15日-25日踏上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之旅。深入服务基层,凝聚青春力量活动伊始,实践团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启动仪式。仪式上,实践团指导老师吴锦华、队长李浩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了科技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角色,并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定下了基调。(图为三下乡实践团合影)慰问抗洪英豪,助力救灾行动持续的强降雨导致省内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对此,实践团迅速行动,深入芜湖市义圩村抗洪前线,为日夜坚守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慰问品,表达对这些英雄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这一过程不仅让团队成员们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更让他们意识到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应用。随后,实践团成员还利用先进的点云数据采集技术,对当地防洪大坝进行详细的测绘工作,测算内容包括大坝的结构稳定性、渗漏情况以及周边地形地貌的精确测量。这些数据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至关重要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4/07/28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锻炼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荣光再续·青春力行”实践团于7月14日-28日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并圆满结束。追忆英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为追忆英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安信工“荣光再续·青春力行”实践团于7月14日前往合肥高新区小铺头烈士墓进行瞻仰。指导老师窦慧敏带头敬献花篮,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成员们各司其职,一些人拿起铁铲,细心地清理着墓园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另一些人则小心翼翼地用湿布擦拭着烈士墓碑。最后,全体成员们齐聚在烈士墓前,共同默哀致敬,以表达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表示必将秉承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图为实践团开展纪念烈士活动)走访退役军人,致敬抗战老兵接着,实践团来到合肥高新区蜀麓中心江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了活动调研。在合肥高新区退役军人中心余爱国主任的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4/07/28

本网讯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春风再遇清风使”实践团于7月中下旬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进行实地调研与基层服务工作,实事求是地体会和感受舒茶红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为舒茶镇的基层服务工作贡献出青春力量。(图为实践团队攀登茶山合照)点亮童真笑容,传递基层温情7月19日始,实践团队联合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党群服务中心针对乡镇儿童群体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普通话推广基层服务活动,致力于提高乡镇标准普通话的普及率和提升儿童文化知识水平。团队成员用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带领孩子们纠正了日常用语和书面用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通用语言文化的规范性和独特性。活动还专门针对普通话标准化要求设置了断句、绕口令和组字等益智趣味游戏展开,让孩子们都积极探索语言文字的奥妙之处。为深入贯彻落实基层服务的要求,实践活动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文化知识的引入和推广,还包括了针对儿童心理健康、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实践团队成员设计并组织了“画自画像”和“关键词评价”的活动环节来帮助孩子们

管理工程学院 0 2024/07/28

本网讯 艺海扬波,共话黄梅妙曲台上悲欢离合演,台下观众笑泪涟。首站实践,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黄梅古韵”实践团于7月12日采访了黄梅戏国家一级演员李萍老师。“为救李朗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李老师就经典黄梅戏曲《女驸马》向实践团成员展开了详细讲解。从故事内容到人物性格,李老师以一个专业人式的角度使大家感受到了黄梅戏曲的魅力。同时,李老师询问实践团成员们作为青年学生对于戏曲的了解度有多少以及其听戏途径,当听到当今年轻人越发爱听戏曲后,她也激动万分。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互动交流,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对这一文化遗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图为采访过程)黄梅声声醉人心,古韵悠悠入梦来在那盛夏的七月,携着对传统文化无尽的热忱与探寻,第二站,“寻黄梅古韵”实践团于7月13日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再芬黄梅公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亲历了一场灵魂的盛宴——黄梅戏的艺术洗礼。舞台上,《夫妻观灯》的欢声笑语,仿佛带大家穿梭于古时的灯火阑珊;《女驸马》的智勇双全,展现了女性不屈的脊梁与深邃的智慧;《

管理工程学院 0 2024/07/28

本网讯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地方戏曲文化,落实教育部关于强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的教学方针,促进花鼓戏的创新发展。2024年7月中旬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脉非遗”实践团前往蚌埠市踏上寻找传统文化之根的旅程。 (图为实践团抵达蚌埠市长淮卫村开展调研) 探寻之旅启新篇,花鼓戏韵续传承7月15日上午9:00,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脉非遗”实践团正式启程,开始了对卫调花鼓戏的历史、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的深入探索与传承之旅。出发前,指导老师吴香萍、周晓凡、周可对全体成员提出了期望和注意事项,着重指出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大家要深入体验和了解卫调花鼓戏的文化内涵。老师们鼓励成员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持乐观态度面对挑战,以勇气和智慧应对困难。 (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 7月15日下午3:00,实践团抵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长淮村。在长淮村党群服务中心,经过工作人员齐艳的精心安排,实践团代表与长淮村正式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在签约仪式上,长淮村村书记汪全文进行了仪式发言,对实践

管理工程学院 0 2024/07/27

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助推乡村振兴落地、传承家乡非遗文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皖韵星光”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至 2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服务基层,凝聚青春力量为了切实了解基层志愿者的服务情况,“皖韵星光”实践团首先来到黄山市黄山区芙蓉社区,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对接仪式。会议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在自行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社区日常工作内容及主要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认识基层工作。会议中,黄山区团委书记黄堃与实践团队长高思月积极交流,商定后续实践活动开展具体事宜。黄堃表示,希望双方能够更加紧密联系与合作,将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共促发展。(图为会议现场图片)探访历史结晶,感悟非遗文化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为更好地了解并传承黄山非遗文化,“皖韵星光”实践团前往黄山区非遗博物馆参观学习。作为黄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内珍藏了丰富的非遗项目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展现了其非物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4/07/27

本网讯 机械工程学院“管城古韵”实践团队赴阜阳颍上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于近日圆满结束。在周倩文、黄可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管仲老街和管鲍祠,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口述历史,并了解当地商业、手工艺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镜头里的管仲老街)管仲老街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皖北合院民居及商业街的古典风貌的重现。团队成员在这里感受了古建筑的精美,并对街道的商业活动、手工艺传承以及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们还欣赏到了大戏台与七晋塔的文化魅力,了解了这些建筑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大戏台和七晋塔)之后,团队访问了管鲍祠,这是为纪念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与鲍叔牙而建的。管鲍祠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平台,也是举办管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团队成员在这里领略了管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管鲍二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政治理念。 (团队合影)“管城古韵”实践团队的颍上之旅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管仲老街和管鲍祠的考察,团队成员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4/07/27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红色遗迹,赓续革命精神,加强爱党爱国教育,机械工程学院“传韵龙岗,绘彩乡村”革命文化探索团积极投入到传承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中,赴安徽省天长市龙岗村充分挖掘红色故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探寻红色足迹,重走抗大征程安徽滁州天长市桐城镇龙岗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抗大八分校”和“抗大九分校”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时刻,培养出众多的军政人才,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月18日,实践团走进天长市龙岗村,参观“抗大八分校”和“抗大九分校”等历史遗迹,追溯先烈之辉煌,瞻仰先烈之音容,聆听革命故事,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龙岗村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7月19日上午,实践团就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建设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图为实践团在抗大八分校进行红色革命调研活动) 感受红色文化,领悟抗大精神7月19日下午,实践团前往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