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辑(六) 非遗瑰宝花鼓戏 戏韵乡情两相宜
管理工程学院 2024/07/27

本网讯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地方戏曲文化,落实教育部关于强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的教学方针,促进花鼓戏的创新发展。2024年7月中旬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脉非遗”实践团前往蚌埠市踏上寻找传统文化之根的旅程。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抵达蚌埠市长淮卫村开展调研)

 

探寻之旅启新篇,花鼓戏韵续传承

7月15日上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脉非遗”实践团正式启程,开始了对卫调花鼓戏的历史、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的深入探索与传承之旅。出发前,指导老师吴香萍、周晓凡、周可对全体成员提出了期望和注意事项,着重指出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大家要深入体验和了解卫调花鼓戏的文化内涵。老师们鼓励成员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持乐观态度面对挑战,以勇气和智慧应对困难。


图片2.png

(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长淮村。在长淮村党群服务中心,经过工作人员齐艳的精心安排,实践团代表与长淮村正式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长淮村村书记汪全文进行了仪式发言,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成员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用心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卫调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在传承卫调花鼓戏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3.png

(图为实践团与长淮村进行签约仪式的现场)


图片4.png

(图为实践团与长淮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挂牌仪式)

 

老一辈人谈往昔,青年学子悟真谛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在蚌埠市长淮卫卫调花鼓戏艺术团郁文超团长的带领下采访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卫调花鼓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庭学。余老师向成员们轻声讲述着年轻时如何与花鼓戏结缘,那些凌晨即起、夜深方休的刻苦练功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他的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字字句句都是他对花鼓戏无限的热爱。这样的故事,不仅成员们让领略了花鼓戏的魅力,更让成员们对这位传承人的坚持和执着感到由衷的敬佩。

 

图片5.png

(图为实践团采访余庭学)

 

下午,实践团有幸采访了我国著名的卫调花鼓戏省级传承人李夕茹老师,深入了解她与卫调花鼓戏的不解之缘以及她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坚守与探索。采访中,李夕茹回忆起自己的学艺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李夕茹说:“学习卫调花鼓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和不断的舞台实践。”在采访过程中,李夕茹还现场表演了一段精彩的卫调花鼓戏选段,实践团成员对李夕茹的技艺表示由衷的赞叹。她那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让大家感受到了卫调花鼓戏的独特魅力。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李夕茹)

 

保护策略谋发展,与民同欢共赏戏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蚌埠市博物馆,在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内,成员们被一件件精美的花鼓戏道具和丰富的历史故事所吸引。花鼓戏展区还展示了丰富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资料,生动地呈现了花鼓戏的发展历程。现场还播放了花鼓戏的经典片段,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到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大家参观完展区以后也对花鼓戏的起源、发展和保护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花鼓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内部进行了沟通交流,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活动受益匪浅,将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图片7.png

(图为成员参观展区)

 

随后,实践团前往蚌埠市长淮卫镇长淮卫村观看剧团表演。剧团为实践团准备了一场精心编排的花鼓戏表演。随着锣鼓声起,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婉转的唱腔,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地方特色的艺术世界。实践团成员被演员们的专业素养和舞台魅力深深吸引,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图片8.png

(图为剧团表演现场)

 

现代传统齐交汇,文化共融促交流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面对面与蚌埠医科大学教师、卫调花鼓戏传人连俊杰老师进行了花鼓戏专题访谈。在谈到和学生参与的卫调花鼓戏《窦娥冤》时,连老师说这部戏剧是他们结合传统花鼓戏元素和现代审美的一次尝试。他们从剧本改编、音乐创作到舞台设计,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花鼓戏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过程中,连老师也坦言虽然遇到不少挑战,但会克服困难,努力向外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

 

图片9.png

(图为实践团采访连俊杰)

 

在结束了与连俊杰老师的对话之后,实践团成员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大家将视野转向了与之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姊妹艺术——花鼓灯,紧接着动身前往蚌埠市冯嘴村花鼓灯传习基地采访了负责人冯开苗。在传习基地,实践团参观了花鼓灯的历史展览馆,了解花鼓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影响。成员们惊奇的发现,花鼓戏与花鼓灯,虽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在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次参观,大家不仅对花鼓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花鼓戏与花鼓灯之间的紧密联系。

 

图片10.png

(图为冯开苗向实践团讲解花鼓灯历史)

 

探寻成果展风采,实践经验映初心

随着这次花鼓之旅的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见证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它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花鼓戏和花鼓灯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它提醒着新一代年轻人要珍惜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创新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文化之旅,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它的了解和欣赏,也为推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了一份力量。实践团成员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创新之中,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图片11.png

(图为实践团调研活动成果展)


图片12.png

(图为实践团调研活动圆满落幕留念)

文:王筠景 图:刘长胜 审核:曹长芳 发布:李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