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助推乡村振兴落地、传承家乡非遗文化,2023年7月1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色星火”实践团深入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历史结晶,感悟非遗文化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为更好地了解黄山非遗文化,进一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7月10日,“红色星火”实践团前往黄山区非遗博物馆参观学习。作为黄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非遗博物馆内收藏了丰富的非遗项目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再现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和独特魅力。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演示,成员们一览黄山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同时,感受到了属于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实践服务基层,凝聚青春力量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红色星火”实践团在黄山市黄山区芙蓉社区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会议开始前,书记程进带领成员们参观芙蓉社区服务中心,了解社区日常工作及主要开展的志愿服务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年7月13日至7月15日安信工“乡间行者”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汪怡与马越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对接,助力乡村振兴为弘扬伟大精神,践行使命担当。2023年7月13日下午,“乡间行者”实践团在汪怡与马越的带领下前往金寨县红村社区进行交接仪式,成员们在红村社区书记江芳的带领下了解社区工作日常及主要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为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由汪怡代表团队与江芳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图为授牌仪式合照)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实践团前往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由革命博物馆馆长倪军为实践团上一堂党课,他表示红色文化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人”,“事”,“物”,“魂”,无论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发展新时代,金寨的红色精神始终不断线,是激励奋进的宝贵财富。(图为倪军为实践团上党课)随后实践团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7月10日-13日,管理工程学院“红砖筑徽州”实践团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近先辈事迹,赓续师者信仰“传承行知精神,弘扬师德师风”,为传承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爱国情怀。穿过石坊古城最繁华的街道中和街,实践团7月11日上午到达的是中和街上的陶行知纪念馆。(图为陶行知先生雕塑)实践团怀着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学习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寻新路的生平事迹,感悟陶行知先生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在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中走近陶行知,认识到一位投身中国教育改造的先行者,满心热血的革命者,不断进取的学者,深仁厚泽的师者。吾辈应当努力学习,不负期望!徽州古城,雕琢新梦有人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一幅肖像、一面镜子。它以一种凝固的美来诠释一座城市的文化。歙县徽州古城西街



暑气蒸腾,热浪翻滚。为助力考研学子舒缓压力、增强信心,同时鼓励实习学生努力奋斗、坚守岗位,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于2023年7月18日在博雅楼N502会议室为2023年暑期留校学生开展了慰问座谈会。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教学副院长孙立、科研副院长黄飞、院长助理华静以及辅导员王丹参加了本次活动。(图为慰问座谈会现场)刘德胜对实习学子提出鼓励,希望同学们把实习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不折不扣地完成实习任务,尽早做好职业规划,通过不懈地努力实现个人既定目标;对考研学生做出勉励,期望大家坚定目标,劳逸结合,认真把握利用好在校的复习时光,同时,他还结合学校及学院的实习管理以及暑期留校安排,对学生安全防护方面做了重点要求。孙立、黄飞针对学生实习、考研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做了解答,提醒大家要认识到个人身份的转变,学会以一名准大四毕业生的心态去应对挑战,做好相关准备。华静希望学子正确处理好实习与考研之间的关系,提前筹谋,为今后顺利毕业奠定基础,同时他也温馨提示同学们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暑降温。(图为学院各领导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暑期实习情况,传达学院对实习学生的关怀,增进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7月18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教学副院长孙立、科研副院长黄飞、院长助理华静,先后赴芜湖优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芜湖志勤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链接有趣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校联实习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看望实习生,并与实习单位领导、实习学生们座谈交流。(图为走访合影)刘德胜一行对实习单位为学院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实践指导表示感谢,在详细了解学生实习情况、食宿环境等情况之后,听取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习单位均对学院实习学生的表现表示满意,认为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责任心,综合素质高,具有勤学好问、吃苦耐劳、踏实进取的优良品质。座谈会上,实习学生向与会领导老师分享了实习经历和感想,纷纷表示在实习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收获颇丰。在芜湖链接有趣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戈盛雪分享到:“在集训期间,感受到实习单位氛围良好。虽然实习初期无法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艺术设计学院结合学院育人体系和专业特色,以艺术助农、推进乡村振兴为实践背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于7月10组织“先行队”前往易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墙绘创作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活动开始前,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深入了解易太村当地发展和文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将风土人情与乡村振兴融入墙绘主题,力求贴近村民生活,彰显易太村文化精神。(图为团队成员风貌) 活动中,队员们热情高涨,不惧酷暑,以墙为布、以笔传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乡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在一次次墙面清理、刷底、起稿、弹线、上色等工作中,队员们不断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地农业特产、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内容一一呈现,为乡村文化建设增添活力。吸引当地村民驻足欣赏,纷纷为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图为绘画过程) 在墙绘活动之余,队员们也在村中对祖国未来的花朵进行防溺水健康安全教育,并开展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孩子和家长的安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7月上旬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乡村振兴促进团实地考察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收集资料,以及老人的生活习惯。实践队随后又前往阳光社区广场,由辅导员陶涛带领,团支书徐王静协助,开展送爱心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之“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志愿服务调研团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以倡导关爱空巢老人的道德风范为重点在乡村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志愿者们还提前准备了鸡蛋、抽纸等慰问品以及各种游戏道具,与老人一同互动交流,为老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图为活动现场) 此次志愿者活动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的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7月1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受邀参加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赋能数字化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并作了关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这次论坛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实践经验。(图为马利祥作报告)马利祥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我校的校情及学习、借鉴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引领者高校的实践经验,然后分享了我校应用型本科定位的“4L4D+Cx”项目化教学体系并重点介绍了电气学院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他强调,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马利祥的报告引起了来自全国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与会专家教师纷纷表示,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安信工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