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作出的进一步指示。2023年7月20日—7月2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河我一起,共护青山绿水”郎溪实践团赴宣城市郎溪县开展活动,同时在郎溪县飞鲤镇湖滨渔村举行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助力湖滨村生态文明建设。灵润隽秀,大美飞鲤第一站,实践团赴郎溪县飞鲤镇湖滨渔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省级优秀旅游乡镇,领悟“一文一风”文化底蕴。湖滨渔村环境优美,水韵悠然。村内古树参天,空气纯净,徽风皖韵的民居错落有致,置身于此,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实践团在走访调查和观赏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了湖滨村的文化底蕴与特色,本地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拥有丰富的壁画,生动有趣,分外逼真。实践团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飞鲤镇湖滨村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村庄,其中心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中心村。该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活态传承“一戏三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农家乐、渔家乐、民宿、采摘、特色种养殖业等得到快速发展,一个宜业、宜游、宜居、宜养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为缓解学生考研备考压力、舒缓他们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为激励参加实习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迎接岗位实习,砥砺前行。7月24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召开2023年暑期留校学生慰问会,为暑期留校学生做好教育,并送上关怀与慰问。管理工程学院院长刘冰、副院长于凤、学工秘书邓辰、教科研秘书陈永强、辅导员周婷婷参加此处活动。(图为暑期留校学生慰问会现场)首先,刘冰代表学院对暑期留校学生进行慰问,他谈到首先要坚定目标,奋勇向前,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同时,考研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荆棘,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有任何困惑,学院都会积极为大家排忧解惑。(图为刘冰讲话)于凤在慰问会上对同学们表示,炎炎夏日,要注意防暑降温,备考的路上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强健的身体是备考的基础。(图为于凤讲话)活动最后,学院领导为留校同学送上精心准备的消暑慰问品。此次暑期慰问,不仅使留校的同学们感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心与鼓励,也激发了全体同学们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按照自己制订的



本网讯 近日,由团省委、省委网信办、省学联联合主办的寻访2022年度“青年好网民”故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管理工程学院学生卢鑫雨获二等奖,管理工程学院学生卢慧慧、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武为明、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学生郝景文获三等奖。(图为部分获奖名单)据悉,活动于2023年3月启动,通过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共收到336份申报作品。经审核、网络点赞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60个“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校团委将继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自觉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022-2023学年夏季学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邀请了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为通信工程专业2020级与2021级学生授课。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共同设计实践项目,确保学生在项目设计中获得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真正实现校企“双师”进课堂。(图为企业工程师授课)参与此次教学工作的企业工程师来自南京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在通信与电子工程领域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实践技能。通过企业工程师的授课,学生们真正了解了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实践方法。(图为企业工程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本次校企合作的课程中,21级的课程属于挑战项目2,学生主要依托嵌入式处理器ARM-Cortex-M3设计并分别搭建基于红外、蓝牙及Wi-Fi通信的无线遥控小车。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智能小车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掌握其整体架构、循迹和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原理;掌握程序调试和故障排查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20级



本网讯 为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七月上旬,机械工程学院“风华正茂·红色追踪”历史探寻团在指导老师周倩文和队长贺浩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图为实践队合照)深入红色圣地,感悟先烈精神7月7日,实践团成员们手捧鲜花,行走在通往红色烈士墙的石阶上,在纪念碑前驻足凝望、默哀沉思,铭记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壮丽革命篇章,感悟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实践队深入旌德县版书乡龙川村,在退休教师梅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旌德县最年轻的烈士梅大梁的故居,珍贵的照片、文件、文物等一一展现在团队成员面前。这些文物向团队成员们展示了梅大梁同志的伟大人生和为中国共产党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在梅老师的讲解中,真切感受到了先烈精神。(图为团队全员在纪念碑前默哀)(图为梅大栋、梅大梁故居走访)走好党史路,探寻皖南第一党支部皖南第一党支部,是中国共



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扬社会责任,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可持续的农商科技合作模式,持续推动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加强科普宣传,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安信工“农商科创”实践团于2023年7月14日-21日来到淮北市濉溪县五铺镇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7月14日,安信工“农商科创”实践团以线上形式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实践团队长刘在强向成员们介绍本次活动的行程安排,确保本次前往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进行的暑期实践活动可以如期开展。最后刘在强进行总结,他表示在活动过程中要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专业优势为科技助农提供技术支持。(图为刘在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行程安排) “农商科研”实践团于7月16日在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颜道口进行线下启动仪式。仪式上,指导老师薛梦婷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主,利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加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丰富自身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同时深入了解活动意义。(图为线下启动仪式现场)团结协作,共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感受乡村振兴步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山水写意”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6日到达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通过实地探访考察、公益科普讲堂、分发明信片等多种方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深入当地,公益讲堂传科研7月17日,“山水写意”实践团前往郎溪县湖滨渔村和南猕福寿岛,开启了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团队成员首先找到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乡村经济如何能得到蓬勃发展。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近些年村容村貌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村民们幸福感大大提升。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文化墙、古树群、马王庙、马灯成列馆等,领略到当地特色文化小马灯的魅力。实践团还利用公益讲堂的方式,向当地村民介绍了“星火大模型”,重点突出了它在养殖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和益处,希望能够激发村民对于采用该模型的兴趣。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感受到因地制宜发展对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将现代先进科技引进乡村企业,助力乡企飞速发展。2023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安信工“数字赋能-助力乡企”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吴锦华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踏足红色乡村,品味茶之文化金寨县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色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盛产茶叶,茶文化盛行。茶园种植业是当地许多山村的主要经济体,安信工“数字赋能-助力乡企”实践团抓住这一要点,来到金寨县进行学习、调研,并希望能用团队的科学技术帮助乡企发展。实践团于2023年7月12日来到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茶文化,了解当地乡企发展现状,为团队后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参观、学习现场)双向对接,共助乡振乡企快速发展可以带动更多就业,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当安信工“数字赋能-助力乡企”实践团说明来意后,品六茶行总负责人徐清热情的邀请了团队全体成员于2023年7月13日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