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安徽财经大学周森鑫教授应邀在我校A3W301教室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科研课题申报书撰写的思考与实践》的精彩讲座。讲座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科研范式的变革,并分享AI技术在科研选题、申报书撰写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为教师们提供前沿的科研思路与方法。(图为讲座现场)周教授首先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科研模式。从数据驱动到智能分析,AI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工具,同时也对课题研究的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他强调,教师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善用AI技术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针对科研课题申报的关键环节,周教授详细解读高质量申报书的评价维度,包括选题的前沿性、研究逻辑的严谨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他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申报书中常见的不足,并给出了优化建议。讲座的核心部分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研课题的全流程。在选题环节,周教授演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快速梳理研究热点、挖掘创新点;在申报书撰写阶段,他分享如何借助AI辅助文献综述、优化研究框架,甚至智能润色文本,使申



本网讯 6月13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研究员姜晓云教授做客SHAPE人文讲坛,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文化视角,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图书馆副馆长王啸楠主持,全校近五百名师生现场聆听。 (王啸楠主持讲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姜晓云以汉乐府《江南》开篇,通过 “田田莲叶”“草长莺飞”“才子佳人”“小桥流水” 等六大意象体系,串联起从《西洲曲》到《红楼梦》的千年诗词脉络。他特别解读了白居易《忆江南》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 的色彩美学,以及柳永《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的经济图景,揭示江南文化 “自然 — 诗性” 内核与北方 “政治 — 伦理” 范式的差异。“隋代江南河的开凿,让‘下江南’成为文人精神漫游的范式。” 姜晓云以隋炀帝《泛龙舟》诗为切入点,分析大运河如何通过物流网络塑造江南的 “悠游” 气质。他展示了张继《枫桥夜泊》、韦庄《菩萨蛮》等诗词中的运河意象,指出水运文明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更催生了 “质有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党员使命担当,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于6月13日下午开展2025届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校内党课活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各学生支部书记和全体党员参加此次活动。党课伊始,全体毕业生党员共同观看了《反腐为了人民》《零容忍》《永远吹冲锋号》三部反腐专题片。通过剖析孙力军、傅政华等典型案例,各学生支部书记警示党员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各学生支部书记强调,作为青年党员必须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规矩,系好人生“安全扣”。(图为毕业生党员观看视频)在党课过程中,各学生支部书记代表党总支向即将圆满毕业的党员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校期间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在党支部、学生组织和班级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代表勉励大家,作为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党员,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学生支部书记回顾了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成长历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于2025年6月13日下午召开了2025年上半年新发展预备党员大会。此次大会旨在讨论并吸收一批优秀的发展对象为中共预备党员,为学院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会议在各学生支部书记的主持下准时开始,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发展对象参加了此次大会。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每一位在场的党员和发展对象都深感责任重大。会议伊始,各位拟发展对象依次上台进行了个人汇报。他们围绕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考察期间的具体表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各学生党支部老师随后对每位拟发展预备党员进行提问,每位拟发展预备党员跟据问题内容当场进行回答。(图为各党支部拟发展对象汇报)提问环节结束后,各学生支部书记上台总结。他们强调,党员需深化理论学习并勇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要立足岗位,发扬奉献精神,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书记们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



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与水平,6月13日上午,“玉汝于成”辅导员工作室于A32N208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开展第四十期辅导员工作坊活动: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思考,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大学马克思理论博士后易美宇担任主讲嘉宾,学校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玉汝于成”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韩海东主持。 (韩海东主持活动)首先,易美宇老师围绕辅导员科研是什么?辅导员为什么要提升科研能力?辅导员如何提升科研能力?三个问题进行逐步阐述,他强调辅导员的科研是“应用型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学问”,需要我们辅导员通过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观察、思考和论证,在诸多困惑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一些较为客观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一些比较典型的模式,总结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为解决共性问题提供一些助益,最终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其次,易老师从我校辅导员科研现状出发,建议结合当下的工作实际案例,训练科研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从打通科研“心力、眼力、述力、理力、合力、论力”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6月16日,随着夏季学期第一次课的铃声响起,我校正式拉开夏季学期教学工作的帷幕。为保障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运行状态,教务处与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联合开展教学巡查,首日各教学环节运转有序,师生状态饱满,实践设备运行正常。夏季学期主要是以实习实践拓展内容为主,借此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开设的课程均以综合设计、项目实训为主。本次夏季学期共开设46门实验、实训类课程,共计155门次。课程围绕综合设计与项目实训,推出跨课程、学期、学科的特色项目和挑战项目,融合多学科知识对接行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走进智慧教室,以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场景已悄然改变。学生们正围绕一个综合设计项目热烈讨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而是化身项目引导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团队协作。学生们分组围坐,有的专注查阅资料,有的激烈探讨方案,现场气氛活跃。项目实验室内同样热火朝天,学生们正全身心投入到实际项目操作中。他们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穿梭其中



为深化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拓展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科研副院长梁美玉带队,院长助理张松林、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龙海燕一行,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硬件中心开展校企合作专项调研,旨在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图为参观讯飞硬件中心)科大讯飞硬件中心对此次调研给予大力支持,硬件中心硬件研发部总监李冬冬、终端软件研发部总监陆有松、运营管理部总监谢蓉蓉、运营管理部经理于文静、运营工程师祖小康等高管及技术负责人热情接待并全程参与交流。在中心负责人陪同下,调研组首先参观了科大讯飞硬件中心的研发环境,了解了其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前沿技术布局与创新成果。随后的合作洽谈会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双方围绕如何将高校人才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产业优势深度融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重点交流了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平台共建、科研项目协同攻关、联合申报项目以及联合技术开发与服务等。经过充分沟通,校企双方在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合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向,机械工程学院于2025年6月9日至15日举办“企业进校送岗上门”就业招聘周专场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毕业生就业痛点,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助力机械学子高质量就业。本次招聘周吸引了来自芜湖、合肥、滁州三地的10家优质企业进校揽才,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为毕业生提供180余个就业岗位,涉及机械设计、机电工程、材料工程师等多个对口专业方向。活动现场,企业代表通过宣讲会、岗位推介、一对一面试等形式,与毕业生深入交流,部分学生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图为招聘会现场)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招聘活动,提前与企业沟通,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与学生专业背景。参加招聘周活动的毕业生表示:“这次来的企业实力强、岗位多,尤其是几家高端制造和汽车领域的企业,和我的专业非常对口。”长安汽车招聘负责人表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院将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