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为加快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安徽省试点工作,我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五所高校作为本科试点学校将参与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学校根据试点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以立足学生中心,促进数字转型;体现平台联动,推进资源共享;坚持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为工作原则,以上下联动完善平台体系、引建结合构建资源体系、内外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为工作目标,围绕全面系统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全新拓展数据赋能教学评价的智慧化应用场景,校企合作探索研发新型教育资源和平台,常态化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做好大学生就业平台应用等若干方面,开展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 (学校智慧教育软硬件建设)接下来,学校将通过组织保障、完善机制、政策激励、强化宣传等手段,积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校试点工作,努力建立健全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下贯通的智慧教育体系,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与协同共享,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5月20日 中国教育报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精准对接政府和企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校政企携手 互惠谋共赢政府有人才难题找到高校,学校当即创设一所新学院供应政府人才需求,这样的事真实地发生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安徽省首个政务云计算中心在芜湖市运行,该中心是芜湖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集成建设的全市IT资源共建共享的重大信息化工程。而在该中心创建之初,让芜湖市委、市政府头疼的是,当时安徽开展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校很少,技术市场上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应用开发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建设调研会开在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市委、市政府表示,希望学校能够深度融合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一流的技术、产业和专家资源,尽快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成果研发中心,解决人工智能人才供给难题。在政府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要求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以芜湖市政务云计算中心、科大讯飞智慧产业云、学校教学科研云及产学研用基地为支撑,培养符合安徽省和芜湖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能够运用大数据思维




本网讯 为充分落实教育部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开展“百日冲刺”系列行动,5月17日,我校联合湾沚区区委、区政府开展“筑梦湾沚 津梧桐等你来”校园宣讲活动。本次校园宣讲由湾沚区区委书记殷琼担任主讲,湾沚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彗星,学校校长吴敏,副校长葛付才,校长助理汪忠国,与区政府相关单位负责人、企业代表、近300名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活动。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黄武勇担任主持。 葛付才代表学校向“筑梦湾沚.津梧桐等你来”校园宣讲活动的开展表示热烈祝贺,向湾沚区委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驻地各类企业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活动既是校政、校企合作的具体行动,也是学校立足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并号召同学们继续研读相关人才政策内容,充分了解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湾沚垂直崛起贡献力量。 殷琼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从“湾沚是一个什么样的好地方?湾沚现在能为大家提供什么?湾沚的未来是什么样




本网讯 当下正值毕业季,疫情常态化和“双减”政策之下,英语专业如何切实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求职能力?根据学校统一部署,5月17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彬率队到湾沚区林安跨境电商产业园走访调研,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刘德胜及师生代表随行。林安跨境电商产业园总经理王成陪同王彬一行参观了园区文化建设、电商产品展厅。(图为王彬一行参观企业环境)座谈会上,王成及部分入驻企业负责人向王彬分别详细介绍了产业园建设情况、企业发展及现状、用人需求等。王彬认真听取了企业对我校毕业生在综合素养、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习就业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双方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岗位、开展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合作意向:一是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要突出外语优势特色,借鉴学校校企合作成功案例,以共建“试点特色班”等定向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从“务实、双赢、持续”三个方面出发,企业以包容的态度全力支持学生实习实




本网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和安徽省教育厅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深挖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助力2022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留芜就业、高质量就业,5月17日,学校党委书记汪奇燕率队赴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芜湖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并就企业需求、联合培养、科技攻关等与企业进行深入探讨。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柴知章及学院就业工作团队代表陪同参观座谈。(图为汪奇燕参观企业)在听取企业代表关于企业经营状况、产业结构发展、用人需求等方面的介绍后,汪奇燕向受访企业说明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情况,表达了在实习就业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增强校企双方科研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供需对接的希望。他表示,深入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发展变化,是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契机,学校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积




本网讯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为思政课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5月17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敏作为首场开讲嘉宾,走进A3W301带来“思政大讲堂”第一讲——《疫情抗击中的中国力量——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主持,200多名学生代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代表聆听了本次讲座。 (图为刘德胜主持讲座) (图为吴敏校长开讲) “‘动态清零’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是我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我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吴敏以身边的防疫故事,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地为师生们解读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让大家在疫情防控中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图为讲座现场) 在师生互动环节,吴敏结合学校为党育人、




本网讯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和落实学校《关于开展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校领导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校党委把思政课程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全体校领导带头走进思政课堂,推动思政课程建设。5月13日,学校党委书记汪奇燕走上讲台,为学子讲授主题为《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总结》思政课。(授课现场)汪奇燕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为何要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那些重大成就,以及广大青年学子如何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进行阐释,勉励青年学子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拼搏。(汪奇燕授课)(汪奇燕与学生交流)(学生认真听课)近年来,学校形成了校领导全体上讲台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政课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校领导走上思政课讲台,巩固和增强了课堂育人主阵地、




2022年5月14日 人民网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多举措推进毕业生留皖就业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数据显示,2021届2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近60%留在省内发展,其中在合肥新兴和支柱产业就业的占在肥就业的75%,在芜湖新兴和支柱产业的占在芜就业的70%,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留皖就业的人数占据省份流向的绝对第一。这并不是新情况新变化,近三年数据表明,学校近七成毕业生留在安徽发展,超九成进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服务,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巨大贡献和自身价值。精准对接地方政府,政校企合作服务区域发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重要使命下,坚定不移走政校合作、协调发展之路,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级政府领导赴该校进行了50余次调研及深度座谈,校方也多次前往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接人才培养及就业等事宜。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为例,2016年,全省首个政务云计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