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在疫情与文津校区整体搬迁的双重前提下,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夏季小学期顺利拉开序幕,原计划线下实施的夏季小学期暂定线上实施,本次小学期参与学生1140余人,含第一届专升本同学,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课程教学团队老师展开课程实施模式研讨,结合去年疫情期间授课经验,借助博思智慧教学平台及项目化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授课+线上答疑辅导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图为2021年2020级夏季小学期整体安排)本次夏季小学期是专业实训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相较于去年有了一定的线上教学经验和积累,本次线上教学依然采用博思智慧学习平台为直播工具,配合博思平台的学习资源,基本能满足和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大方便了老师的线上教学需要,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保障。(图为第一天线上宣讲及教学ppt)夏季小学期以企业项目工作制模式进行教学探索,项目进度计划、作息时间、请假制度等都是按照企业流程来规范管理,小学期开课第一天,老师也从这几个方面着重宣贯,希望所有同学即使不在教室,也可以在“网络”课堂学好每一堂课。夏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1/08/03
为了宣传家乡美景,助力经济振兴,切实参与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计算机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15日在六安市金寨县青山镇姜河村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姜河村书记王瑞与指导老师徐善山及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对接,并表示会支持实践团队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队在青山镇开展启动仪式)“藏在深闺人未知”描述的正是十里溪景区。 7月18日,团队成员们在景区内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景区进行了宣传,短短几个小时就超过五千人浏览。为让前往十里溪的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队员们不仅为游客准备了防疫口罩,还有应急冰袋,纱布等药品,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游玩体验,希望游客能带他们的亲朋好友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图为实践团队在景区内设置服务台)为了解十里溪景区卫生真实情况。7月20日宣家乡传美景实践团队走进十里溪景区。五位同学身着志愿服,与景区环卫工人实地交谈,感受烈日下他们的工作状态,了解现阶段景区坏境卫生情况,与工人们一同打扫山路,交流彼此的生活。通过此次亲身实践,团队鼓励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1/08/02
为尽快完成校区搬迁,计算机(大数据)学院于7月24日早晨7:00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生搬迁工作。为保障整个过程安全、有序,副校长葛付才亲临文津校区现场指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戴平、院长助理夏林、全体辅导员、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文津校区搬迁工作,学生处处长吴晓于新芜校区现场指挥,学生处潘经健老师、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学校校长办公室、后勤处、保卫处等各部门安排专人现场相互协助,共同助力。7月25日晚学生校区搬迁工作圆满完成。搬迁开始,副校长葛付才早早的来到了文津现场,有条不紊指挥。学院领导、全体辅导员及志愿者们提前到位,在布置场地、设点接待、装卸行李、引领入宿、答疑解惑、后勤保障等方面,为搬迁工作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一位搬至新区的学生说:“一开始很担心行李太多不好搬,到新校区不适应,但来到新校区,有负责的老师、有热心的志愿者,帮我全方位解决各类问题,很快就安顿适应了”。搬迁现场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搬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图为志愿者们协助搬迁照片)(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1/08/02
为进一步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经济、教育、农业等方面的相关情况,2021年7月20日,大数据人工智能学院“科技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宁国市,团队在甲路镇团委,甲路村政府的帮助合作下,开展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甲路镇团委书记黄欢、指导教师、队员合影)启动仪式伊始,“科技助农”实践团队成员们来到甲路村村委会,认真听取了甲路镇团委书记黄欢介绍有关甲路村的发展。黄书记指出,青龙湾水库填补了水上交通空白,交通十分便利。此地物产丰富,盛产山核桃、毛、元竹、木材和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畜禽养殖、盆景苗木种植已初具规模。庄村附近有“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青龙湾生态度假区、夏霖九天银瀑等旅游景点。随后由指导老师和队长说明本次来访的目的并对甲路村政府对团队的接待表示感谢。(图为启动仪式)在宁国市委青发维部负责人刘恩泽和甲路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的带领下,“科技助农”实践队员们来到农户家里了解情况。在农户的热心配合下,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村民以种茶树、玉米、小麦等为主要经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0
2021/08/02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仿真学会主办的国家A类赛事——2021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一)分区赛落下帷幕。经过三天的角逐,我校17支代表队中有16支队伍获奖,包括赛区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和三等奖1项。其中离散行业自动化赛项获得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离散行业自动化、离散行业运动控制、智能产线与协作机器人、信息化网络化四个赛项,以近5%的晋级率入围八月份举办的全国总决赛,赛区特等奖获奖数量创我校参赛新高。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
2021/08/02
为响应国家“大学生三下乡”政策号召,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7月24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守常”实践团来到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开展以“走访红色基地,访谈红色人物,追溯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与当地半塔镇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皖东烈士陵园负责人积极沟通开展实地调研。“守常”实践团在队长陈雨乐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来安县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进入皖东烈士陵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纪念碑。在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重温了共青团入团誓词。实践团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经受了长久了恶劣环境,无数的枪林弹雨换来的。在悼念烈士们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表示,更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和爱国主义,并以青春的姿态继承并传扬这份爱国的责任和担当。(图为 “守常”暑期实践团到达皖东烈士林园实地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进入半塔革命纪念馆。经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半塔解放战争的历史。半塔是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40年春,半塔保卫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
2021/08/02
在7月27日进行授牌仪式,成立了培养实验点后。7月28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蚌埠小分队对沱湖乡大岗村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进行深入的调研,团队针对基地凸显的问题向基地提出了相关战略性的管理策略。(图为团队负责人李乐芃正在介绍项目)(图为稻鱼基地主任(右))通过对沱湖乡大岗村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深入了解,团队负责人李乐芃向当地负责人展示管理预案PPT,详细讲解团队针对基地实际情况针对基地凸显的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方针。团队与基地负责人交谈过后,团队表示将会结合基地给出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再次的完善,使方案可以早日上线,为基地之后的管理提供便利。此外,团队表示将会一直关注着基地的管理情况,希望基地可以定期反馈基地数据,方便团队进行数据分析。基地负责人表示,非常愿意和团队形成合作关系,为加强沱湖乡大岗村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做好铺垫。(图为稻鱼基地主任正在与团队热切商议中)经过数天的活动,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蚌埠小分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画上句号。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农村经济发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1/08/01
为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推进城市乡村文明建设。7月27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蚌埠小分队于蚌埠市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对当地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特色产业体系构成以及该产业养殖模式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五河县为淮浍漴潼沱五条河流交汇之地,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沱湖乡大岗村科学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图为黄先生向成员们介绍当地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情况)团队在抵达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后,五河县沱湖乡党委副书记兼人大副主席杨杰、安徽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耀宗和沱湖乡大岗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先玉负责接待,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在当地的实施情况,稻渔共作生态养殖项目占地5000亩,建成了农业物联网,水温水质监测体系及防盗体系;在坝北区域建设1700亩观光农业产业园,沿沱湖打造观光农业产业带,在游览的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创新以及“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图为当地干部与团队成员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0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