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文化使命感,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于2025年7月奔赴安徽省绩溪县,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文化体验及校地合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现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图为实践团与指导教师合影)开展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7月7日,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与绩溪县上庄镇人民政府在上庄镇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双方秉持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就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协商,并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协议书。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双方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也为实践团深入探寻徽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图为实践团全体及指导老师与上庄镇相关负责人合影)深入文化源头,探寻徽韵魅力7月6日至17日,“青衿徽语”实践团走进绩溪县,开启了一场徽文




本网讯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7月23日,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苗思忠带队,专任教师黄自成、李凡等一行赴芜湖毅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学院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司生产车间、测试中心等,详细了解了公司的产品类别、生产工艺等。在座谈交流过程中,公司总经理余求玉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今年生产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布局;汽车事业部技术总经理李能文从产品前端预研、质量检测、新产品概念设计等方面详细说明了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规划;人力资源部部长姜洲介绍了公司在人员招聘要求、培养体系、晋升渠道等方面的政策与支持,提出目前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较大。苗思忠围绕学院基本情况、学生培养、专业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工程师授课、双向挂职、项目式实习基地、横向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作了进一步说明。随后双方围绕校企共建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图为座谈交流现场)此次走访交流是继今年3月19日公司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7月10日至7月24日,由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计科2306和计科2404班级成员组成的安信工“阡陌之行”实践团,深入淮北市濉溪县孙疃镇大田村及五沟镇白沙中心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赋能乡村,青春助力振兴实践团抵达淮北市濉溪县孙疃镇大田村,开展乡村档案数字化整理工作。面对村里土地流转合同、村民社保记录、村务公开文件等资料长期堆放杂乱的问题,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按照“年度—类别—编号”的标准建立索引体系,对重要文件进行归档整理。大田村村委会主任表示:“这些档案是村里土地管理的‘活化石’,实践团的帮助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图为实践团在孙疃镇大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科技播种未来,编程点亮童心随后,实践团转赴五沟镇白沙中心学校,为乡村孩子们带来趣味编程课程。课程以“生活中的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文化,亲身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进展,并以创新科技加速乡村发展步伐,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杰出青年典范,2025年7月11日至7月25日,“农商科创”实践团在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学工主管冷自永、专任教师张云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汪菁的带领下,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探寻非遗,触摸文化根脉7月14日,实践团开启了非遗文化探寻之旅。成员们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德兴银楼,在老德兴手工银器第四代传承人刘飞的讲解下,了解到银饰所蕴含的美好寓意,随后亲身体验了银饰锻打的复杂技艺,从称料、熔银到锻打、抛光,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不易。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让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传统银饰技艺,更在实践中懂得了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匠心,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图为刘飞讲解银饰寓意)7月15日,实践团来到榕宝阁,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拓印技艺的起源、种类及文化寓意。从东汉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新入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7月4日—24日,学生处组织新入职辅导员分三期参加了由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安徽省2025年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每期为期7天的培训在继承以往优秀经验基础上,课程设置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与实践、新生适应性教育与价值引领策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能力提升、校园安全稳定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探索、班级治理创新与领导力培养以及辅导员科研能力与职业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培训形式灵活多样,除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外,培训设置了多次分组讨论环节,由省内外资深专家和一线优秀辅导员代表带领学员围绕不同主题深入交流,进行深度分享与指导,为学员们提供了前沿的理论视野和可操作的实践智慧。(培训现场)培训期间,我校新进辅导员展现出昂扬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本网讯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机械工程学院“‘荷’谐共进,青春赋能实践团队”在张梦蝶和周静老师的带领下于暑期来到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暑期调研活动。(图为团队在沙墩村村委会合影留念)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及当地党建风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来到了陶辛镇沙墩村进行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走访观察,充分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广泛收集村民与村委干部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图为团队与陶辛镇沙墩村村民交流)村书记陶文俊向实践团队介绍,沙墩村作为“陶辛荷花小镇”的核心区,以 “荷莲经济为主导、三产融合共生”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形成全链条发展模式。该模式以“一朵荷花”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形成“




本网讯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文溯传承先锋队”走进芜湖市湾沚区西河古镇,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探访与实践服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服务乡村的热忱,穿梭于古街老巷间,在触摸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将青春力量融入古镇的保护与活化实践中。(图为“文溯传承先锋队”实践团成员合影)活动期间,实践团队深入古镇街巷,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居民、游客交流,详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古镇未来发展的规划。通过拍摄精美短视频以及图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调研并宣传非遗传承现状,挖掘古镇历史文化,结合数字视域下的相关政策和发展机遇助力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立足红色文化,融和当地特色风俗和传统非遗手工艺传承等,探索古镇文化和经济双发展的新途径。(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探索传统文化、非遗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弘扬古镇革命文化、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当地文化振兴与产业兴旺,展现青年学子保护传统文化和服务乡




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2025年7月2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走进无为市渡槽村,在村党员活动室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支教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了一场红色教育课。(图为支部部分党员志愿者合影)在渡槽村党员活动室,支教党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党的光辉历程、党旗党徽的含义等基础知识。通过互动问答、故事讲述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党的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还特别为适龄儿童准备了少先队知识小课堂。通过示范红领巾的正确系法、讲解少先队队史、教唱队歌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少先队的向往之情。(图为孩子们正在学习知识)为增强教育效果,支教团队精心挑选了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红色教育短片。在党员活动室的投影设备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等经典红色影片,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图为孩子们正在观看红色教育视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授,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