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奉献的热忱。近日,华夏史学社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10余名大学生走进康怡养老院,开展了“殷殷寸草心,人间重晚晴” 关爱老人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欢乐,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传承敬老美德。(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促谈心声)康怡养服务中心养老院作为当地设施完善、服务贴心的养老机构,目前居住着 80 余位老人。由于部分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缺乏日常陪伴,大学生们的到来让养老院瞬间充满了青春活力。实践队抵达后,首先与养老院院长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精神需求,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涵盖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活动当日,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的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将窗户擦拭得一尘不染;有的给老人唱歌、讲相声为老人排忧解闷;有的与老人执棋对弈,陪他们唠家常,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温馨互动) 此次康怡养老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三下乡”




本网讯 为精准服务2026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深化校企人才合作,2025年7月28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邓辰、毕业班辅导员刘荣荣带队赴合肥启迪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2026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专场访企拓岗活动。在交流座谈会上,邓辰聚焦英语专业特色,详细介绍了学院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成果及2026届毕业生的整体情况。他强调,学院近年来通过“语言+技能”复合型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在教育科技、跨境服务等领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输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数字化素养的优质人才。刘荣荣结合前期调研数据,针对性分析了本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与职业发展诉求。合肥启迪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迪高度认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重点介绍了公司在国际教育项目的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课程设计、国际项目运营等岗位需求。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输送等校企合作关键议题展开了务实探讨,并就下一步建立常态化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初步达成合作共识。(图为与企业合影)此次访企拓岗活动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持续攀升的气温给坚守在校园一线的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带来了严峻“烤”验。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工作,8月1日上午,副校长朱尚玉带队,亲切慰问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后勤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防暑降温慰问品并代表学校向他们表达敬意与关怀。朱尚玉一行先后来到校园门岗、监控指挥中心、劳动苑绿化作业区、基建工地、食堂等重点场所,尽管当日细雨绵绵,但慰问组的关切之情不减。(安保门岗、监控中心、警务室慰问现场)每到一处,朱尚玉都仔细询问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防暑措施,亲手递上防暑物资,并反复叮嘱:”近期天气炎热,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科学调整作业时间,确保身体健康。”他强调,各单位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在确保职工健康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暑期各项工作,为新学期顺利开学做好充分准备。(劳动苑绿化作业区慰问现场)(陶然餐厅、A32食堂施工慰问现场)(基建项目部、讯飞智元运维、施工工地慰问现场)(慰问组与物业维修、保洁一线员工合影)暑期送清凉是学校的一项常态化暖心工程。校领导冒雨慰问让在岗员工倍感




为切实关怀暑期留校学生,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筑牢安全防护屏障,7月31日上午,副校长章敏凤同学生处、后勤处相关负责人,相关学院副书记及辅导员深入各学院看望慰问暑期留校考研和实习学生,召开座谈会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并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传递学校的关怀与支持。 章敏凤详细询问了留校学生的复习进度和生活情况,对同学们不畏酷暑、坚持学习的精神表示高度赞赏。勉励道“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既考验专业能力,也考验心理素质,学校始终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走访慰问留校学生)在通识学院与留校学生座谈交流中,考研学生代表分享了备考心得,实习学生代表汇报了实践收获。同学们还就自习室开放时间、实习指导、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章敏凤认真记录并回应同学们的建议,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暑期留校服务机制,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座谈交流)今年我校暑期留校学生达800余人,为做好留校学生服务工作,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从学




本网讯 7月24日至29日,“徕卡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暨“永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大会在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近600所高校的2000余名材料类专业学子同台竞技。在国赛的激烈争夺中,我校参赛学生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获奖学生均来自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别是:2023级邹雅雯,获全国一等奖;2023级余梦伟,获全国二等奖;2022级梁琦,2023级叶晓蝶和朱雪漫,获全国三等奖。(图为参赛师生合影) 参赛学生在赛前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金相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对样品制备精益求精,掌握了精湛的金相制备技能。在全国大赛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了自己扎实的金相制备技术水平及动手实践能力,展现了安信工学子的优良精神面貌与风采。 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励同学们增强科研兴趣和工匠精神,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机械工程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




本网讯 当暑气蒸腾着皖北大地的生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匠心‘阜’苏柳编新生力”实践团的脚步,循着柳编技艺的脉络在阜南乡间铺展。2025年盛夏,这支团队以杞柳为媒,从种植基地到工坊企业,从文化展馆到村落人家,用青春视角探寻国家级非遗的传承密码,在经纬交织间书写传统技艺与现代活力的碰撞篇章。田间探源:触摸非遗根基7月11日,烈日当空,实践团成员们顶着炎炎烈日,走进阜南郜台乡绿洲子杞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杞柳郁郁葱葱,修长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成员们漫步田埂,观察杞柳的生长状态,在基地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其品种特性——皮薄、柔韧且色泽温润,以及种植周期、生长环境要求和日常养护要点。指尖抚过柔韧的枝条,大家直观感受到这一根根柳条作为柳编技艺基础的分量,也对优质原材料之于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有了真切认知。乡音访谈:解码柳编价值午后,团队深入周边村落,与匠人、农户围坐交谈。在质朴话语里,梳理出杞柳从收割到编织的全流程,更读懂柳编的双重意义——既是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也是凝聚乡情的“文化绳”。村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洞察国情、服务社会,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前往宿州与芜湖两地,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蓬勃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全力助推家乡文化的振兴发展。方言进校园|青春接棒地域文化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成员前往芜湖博物馆,悉心聆听着解说员对于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及其语言变迁过程的详尽阐述,对方言在其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关键角色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参观调研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队前往芜湖城南实验中学和湾沚区机关幼儿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方言普及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的方言宣传和充满乐趣的互动环节,学生们对方言的魅力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体会。这样的举措不但促进了青年志愿者在基层服务中的个人成长,而且为当地文化的持续发扬光大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与活力。(图为实践团前往芜湖城南实验中学和湾沚区机关幼儿园开展活动)场馆研学|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安信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