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2025年7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赤色年轮探寻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朱雨的带领下,赴黄山市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图为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在军部旧址纪念馆内,团队成员们通过史料、文物和场景复现,深入了解了新四军的革命历程。泛黄的电报、磨损的军装、简陋的宿营场景,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图为团队参观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还面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了“红色文化认知度”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0份。数据显示,100%的受访者认为红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但仅有60%受访者表示经常接触红色历史知识。队员们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红色故事进社区”、“沉浸式红色体验”等宣传建议,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团队成员们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大家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学院将持续拓展红色实践平台,推动爱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5/07/17
本网讯 “清冷水入中江流,以水淬铁铁可柔。千门扬锤声不休,百炼精镂过梁州,精美工聚物有尤,汤鹏之技古莫俦。”这是清代乾隆年间流传在芜湖的《汤鹏铁画歌》。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引,2025年暑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匠心传承”实践团,在李仁往、赖敏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探访芜湖市鸠江区飞龙铁画生产基地,亲身参与到“铁骨画魂”的工匠精神传承中。通过实地观摩、匠人访谈与技艺体验,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这项三百多年非遗技艺的魅力,更在铁锤与铁砧的撞击声中,触摸到中华工匠精神的时代脉搏。(图为实践团队合照)清康熙年间,在发达的冶炼工艺影响下,姑孰派画家肖云从和铁画艺人汤鹏经过磨砺与创新,创造了独特的芜湖铁画。铁画以其“铁打丹青”的独特技艺闻名于世,它以钢铁为“墨”,以铁砧为“纸”,以铁锤为“笔”,将中国画的意境、书法的风骨、雕塑的立体感完美熔铸于一体。实践团队通过非遗传承人高文清老师和任老师的介绍,不仅系统地了解铁画历史、取材到制作的全过程,还深刻感悟到铁画传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5/07/17
各学院:根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版)》(校后字〔2024〕7号)相关规定,现将2025年第二季度学生校外门诊医疗费用报销审核结果公示如下:一、报销政策说明(一)报销比例医保范围内合理医疗费用的60%报销,个人自付40%。(二)年度限额每生每年累计限制额为1000元,超支部分个人自理。二、公示内容经医务室审核、复核第二季度学生医保报销材料,符合校外门诊医疗费用报销要求的材料共计316份(详见附件),各学院具体报销情况如下:序号学院审核份数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55份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19份3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57份4机械工程学院60份5管理工程学院75份6艺术设计学院38份7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12份 合计316份三、公示时间及方式(一)公示时间2025年7月17日—7月20日。(二)公示渠道学校官网“通知公告”栏。四、异议处理流程(一)请各学院辅导员及时通知相关学生进行信息核实。(二)如对报销金额或银行卡信息有异议,请于
后勤管理处
0
2025/07/17
本网讯 为深入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025年7月10日至13日,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暑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慰问活动。党总支副书记韩海东及辅导员老师组成慰问小组,深入合肥市各县区实地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递学院的温暖与支持。走访期间,慰问小组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实际困难,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详细介绍了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资助帮扶政策,传递了学院对学子的殷切期望。他们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励志成才,将磨砺转化为成长动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师生间真诚的交流,有效增进了家校联系,构筑起坚实的育人桥梁。(图为走访现场)学生及家长深受感动,对学院的慰问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表示将努力克服困难,不负期望。此次走访是机械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资助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走访,学院不仅精准掌握了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畅通了家校协同育人渠道,更将关怀送到学生家中、送进学生心里,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机械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资助育人工作,
机械工程学院
0
2025/07/17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庐韵心坊”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辅导员张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芜湖市三元养老院,为老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传统庐剧、漆扇制作、京剧画脸谱等互动体验项目,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图为布置现场) 清晨,12名身着统一志愿服的大学生便忙碌起来。作为开场节目,学生陶强胜、孙恒馨身着传统戏服,以一曲《讨学钱》选段瞬间点燃现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庐剧,今天现场听,感觉特别亲切!”80多岁的王奶奶激动不已,热爱戏剧的她,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这些孩子真用心,老人们很久没这么开心了。”一名护工感慨道。(图为团队成员庐剧表演) 非遗展示区更是热闹非凡。在漆扇制作台前,学生郑璐琪讲述着传统大漆工艺,在她的指导下,吴奶奶尝试亲手涂抹漆料,虽觉不易却成就感满满:“这比我想象的难,但很有意思!”另一侧,画脸谱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志愿者们用画笔在勾勒京剧脸谱,并讲解色彩寓意:“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正直。
艺术设计学院
0
2025/07/17
本网讯 为引导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15日至16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数”和“科普益课”实践团在团总支书记刘梦莎、辅导员王龙虎、思政老师刘洪的带领下,深入金寨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教育+科普实践”主题三下乡活动,以红蓝交融模式践行新时代使命。(图为活动现场)(图为签约现场)7月15日,实践团首进青山社区开展“常青数”系列活动。成员们精心组织反诈讲座,李铭捷用通俗语言剖析“冒充公检法”等骗局,结合本地案例警醒老人守好钱袋子,青山派出所汪品先现场助力。讲座后,志愿者入户关怀调研,以唠家常方式摸清老人生活需求与反诈认知。社区中心隆重签署《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社区书记叶长远高度评价学子责任担当,刘梦莎展望校社长效联动机制,推动青年成长与基层发展“双向奔赴”。(图为活动现场)(图为实践团与学生互动)翌日,“科普益课”与“常青数”双团联动,开启“红色教育+科普实践”之旅。上午,团队参观县烈士纪念场所,刘洪生动讲解59级将军台阶和24米纪念塔,青年们感受“户户有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
2025/07/17
本网讯 为深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乡村文化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管理工程学院“芜韵乡传・非遗探行”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王燕、李梦媛的带领下,走进芜湖市南陵县,围绕“板龙舞韵寻光,目连戏韵焕彩”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探寻非遗魅力,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探访研习:触摸非遗根脉,感知匠心传承实践团首先来到南陵县许镇镇丁塘村,开启对板龙灯文化的探访之旅。在方耀林书记的带领下,成员们结识了板龙灯非遗传承人程永胜及其儿子,深度了解这一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市级非遗文化。程师傅详细介绍了板龙灯的演变与工艺:从早期的板凳龙到现代的木板龙,每节龙身长2.2-2.4米,以硬质木板连接,两端圆孔穿木棒形成可伸缩龙体;龙头高约2米,以竹片、铁丝为骨,外覆绸缎,龙须、龙眼、龙牙皆精心制作,栩栩如生。成员们还亲手学习破篾、扎架、蒙布、绘纹等工序,在程师傅“龙头是灵魂,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的叮嘱中,体会传统工艺的精细与严谨。(图为非遗传承人程永胜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板龙灯构成及制作流程)(图为制作板龙
管理工程学院
0
2025/07/16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服务基层、增长才干,近日,英语2403班红珊瑚新农实践团前往芜湖红珊瑚生态果园,开展了一场以“助农劳作+品牌宣传”为核心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在红珊瑚生态果园前合影)抵达果园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农户的指导下迅速投入劳作。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弯腰拔除田间杂草,确保果树养分不被争夺;有的专注进行枝条掐头,助力果树合理分配生长能量。尽管夏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成员们热情高涨,通过亲身体验农事劳动,不仅切实减轻了农户的劳作负担,更深刻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智慧,对生态农业的种植理念与实践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理解劳作内容的画面)劳作之余,实践团还围绕果园的生态种植模式、特色农产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调研。成员们通过与农户交流,详细了解了果园在绿色种植、有机培育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并利用携带的拍摄设备,精心策划并拍摄了一系列宣传视频。视频中,既有果园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展示,也有农户辛勤劳作的真实记录,更有对特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0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