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气蒸腾,热浪翻滚。为助力考研学子舒缓压力、增强信心,同时鼓励实习学生努力奋斗、坚守岗位,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于2023年7月18日在博雅楼N502会议室为2023年暑期留校学生开展了慰问座谈会。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教学副院长孙立、科研副院长黄飞、院长助理华静以及辅导员王丹参加了本次活动。(图为慰问座谈会现场)刘德胜对实习学子提出鼓励,希望同学们把实习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不折不扣地完成实习任务,尽早做好职业规划,通过不懈地努力实现个人既定目标;对考研学生做出勉励,期望大家坚定目标,劳逸结合,认真把握利用好在校的复习时光,同时,他还结合学校及学院的实习管理以及暑期留校安排,对学生安全防护方面做了重点要求。孙立、黄飞针对学生实习、考研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做了解答,提醒大家要认识到个人身份的转变,学会以一名准大四毕业生的心态去应对挑战,做好相关准备。华静希望学子正确处理好实习与考研之间的关系,提前筹谋,为今后顺利毕业奠定基础,同时他也温馨提示同学们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暑降温。(图为学院各领导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暑期实习情况,传达学院对实习学生的关怀,增进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7月18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教学副院长孙立、科研副院长黄飞、院长助理华静,先后赴芜湖优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芜湖志勤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链接有趣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校联实习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看望实习生,并与实习单位领导、实习学生们座谈交流。(图为走访合影)刘德胜一行对实习单位为学院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实践指导表示感谢,在详细了解学生实习情况、食宿环境等情况之后,听取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习单位均对学院实习学生的表现表示满意,认为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责任心,综合素质高,具有勤学好问、吃苦耐劳、踏实进取的优良品质。座谈会上,实习学生向与会领导老师分享了实习经历和感想,纷纷表示在实习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收获颇丰。在芜湖链接有趣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戈盛雪分享到:“在集训期间,感受到实习单位氛围良好。虽然实习初期无法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艺术设计学院结合学院育人体系和专业特色,以艺术助农、推进乡村振兴为实践背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于7月10组织“先行队”前往易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墙绘创作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活动开始前,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深入了解易太村当地发展和文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将风土人情与乡村振兴融入墙绘主题,力求贴近村民生活,彰显易太村文化精神。(图为团队成员风貌) 活动中,队员们热情高涨,不惧酷暑,以墙为布、以笔传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乡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在一次次墙面清理、刷底、起稿、弹线、上色等工作中,队员们不断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地农业特产、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内容一一呈现,为乡村文化建设增添活力。吸引当地村民驻足欣赏,纷纷为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图为绘画过程) 在墙绘活动之余,队员们也在村中对祖国未来的花朵进行防溺水健康安全教育,并开展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孩子和家长的安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7月上旬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乡村振兴促进团实地考察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收集资料,以及老人的生活习惯。实践队随后又前往阳光社区广场,由辅导员陶涛带领,团支书徐王静协助,开展送爱心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之“关爱空巢老人,为爱护航”志愿服务调研团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以倡导关爱空巢老人的道德风范为重点在乡村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志愿者们还提前准备了鸡蛋、抽纸等慰问品以及各种游戏道具,与老人一同互动交流,为老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图为活动现场) 此次志愿者活动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的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7月1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受邀参加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赋能数字化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并作了关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这次论坛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实践经验。(图为马利祥作报告)马利祥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我校的校情及学习、借鉴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引领者高校的实践经验,然后分享了我校应用型本科定位的“4L4D+Cx”项目化教学体系并重点介绍了电气学院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他强调,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马利祥的报告引起了来自全国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与会专家教师纷纷表示,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安信工的实践




7月16日,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经过前期的国赛预选赛,我校共有7组选手进入线下设备实践赛,参与一、二等奖的角逐。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陈俊、潘争华一组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实践赛本科B组国赛一等奖,我校最终取得国赛一等奖1组,二等奖6组,三等奖6组的佳绩,实现了该赛事连续三年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的不断突破。本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共同组织承办,北京邮电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协办的全国性创新实践型竞赛,共有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500多家高校共3.5万名学生参加。该赛事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大赛依托中信科移动深厚的技术底蕴,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已成为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竞赛项目。通过竞赛,进一步培养提升了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敢挑战,勇创新,夯实基础向前冲——电信专业挑战项目1为进一步深化2022-2023学年项目制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22-2023学年夏季学期开展挑战项目1(C1)——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I。为期四周的挑战项目1包括原理图绘制、PCB元器件布局和布线、收音机焊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焊接及电路板调试,每组学生按照老师下达的项目需求完成项目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答辩验收与项目总结报告撰写。挑战项目C1开展期间,各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互相沟通、积极调试,授课老师们认真指导、耐心讲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挑战项目1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专业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有了直观了解,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集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茶文化既深厚又广泛,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茶作为我国非遗体系中特殊的文化要素,不仅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更在新时代迸发出了更多的生机与价值。非遗茶文化作为相关文化产业的内涵灵魂,在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方面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为深入体验茶文化,感受“茶”在脱贫脱帽,共同富裕中的促进作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水韵茶都”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宣城市郎溪县,进行为期4天的茶文化实践之旅。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方式,宣传当地的茶文化,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魅力养心谷 生态大佛山7月9日早上,团队成员首先去往大佛山养心谷茶园,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考察了养心谷茶园和制茶工厂,实践团从山中走到原野,从基地走进工厂,一路走一路看,并对当地的茶园生态规模、制茶工序流程以及茶叶的销售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研。实践团还采用了无人机拍摄等数字化技术,旨在了解当地茶叶种植模式。(图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