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实践,回馈社会,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知行合一”实践团于7月15日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科学理论融入感人故事,把抽象道理融入鲜活人物,把宣讲课堂搬到街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车间厂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基层、“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生动局面。实践团成员们以“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分别从环保的三个层面、环保事业的三大发展机遇以及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这三个角度展开生动有趣的理论宣传。随后,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联合社区关工委“五老”成员进行了舞蹈表演,生动轻灵的舞姿,将中国传统音乐和当代审美观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思维下华丽绽放,受到一致好评。暑期“三下乡”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为进一步夯实老年人群体的防范诈骗意识,让老年人群体了解诈骗的手段和骗局,有效增强老年人群体识骗防骗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诈骗案件的发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关爱老人,预防诈骗”理论普及宣讲团于2023年7月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县花桥镇红光村开展“关爱老人,预防诈骗”实践活动。7月8日“关爱老人,预防诈骗”理论普及宣讲团赴花桥镇红光村,在花桥镇红光村村委会与副主任陈翠平进行对接。宣讲团与副主任陈翠平对接完成后,出发前往村民家中。宣讲活动中,宣讲团成员以案说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老年人分析可能遇到的诈骗陷阱,提醒老年朋友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现场为老年人播放了反诈普法微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为老年人揭露了“保健品”骗局、“以房养老”骗局等诈骗陷阱。通过本次宣传活动让老年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了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的潜在性、隐蔽性和危险性,引导老年人掌握常见的诈骗手段的应对方法,加深了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的认识,加强了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提高了老年人识别新型诈骗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防火减灾意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2201班“防火减灾”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梦莎的带领下于7月8日和7月11日分别前往金马门消防站和湾沚区迎宾新都开展“加强防火减灾,关注生命安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防火减灾”实践团于2023年7月6日下午13:00开展本次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本次的启动仪式上,指导老师刘梦莎激励实践团成员积极参加、认真参与,着重强调了在实践活动中要认真学习,要真正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有用的东西,秉持一颗积极进取、好学的心。实践团团长张羽鑫也向实践团成员详述了在行动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行动安排。在启动仪式结束,实践团全体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合照,在启动仪式结束后于2023年7月6日正式开展“防火减灾”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防火减灾”实践团于2023年7月8日上午9:00到达金马门消防站,在参观过程中,消防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关于防火减灾的知识,并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了部分消防救援器械,为7月11日到社区进行“防火减灾”实践活动做前期准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7月1日至7月14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2103班的“夏韵徽风”社会实践团队赴往陶辛水韵景区开展两周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余欢欢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联系陶辛水韵景区的负责人完成了策划、出行、参观、采访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当天,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在当地老人的指导下前往外田帮助农民牧羊,通过询问当地农民的收入状况、生活状况等。充分了解当地人主要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人利用合作社开展以荷花产业为主、青虾养殖为辅的产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该村的快速发展。接后几天,实践团队来到陶辛镇闻名的陶辛水韵景点,一起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快乐且艰辛的乡村生活。天气炎热,队员们按组分配,戴上手套,手持工具,用身心去体验采摘莲蓬的辛劳。伴随着太阳落山,每名队员都已经大汗淋漓,每组都挽起装满收获的麻袋,无一不感受到劳作的艰辛。




为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光荣传统,锤炼同学们的坚定信仰,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思想照亮·前行脚步”实践团于7月4日下午14:00来到芜湖市桃园村,活动由指导老师刘梦莎、队长陈展带领16位同学拜访退伍军人,走近革命先烈的往昔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活动伊始,同学们到达桃园村。在当地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分别来到了三位退伍军人家中仔细聆听老兵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看老兵们所得的荣誉,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领悟到了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在提问互动环节,当同学们问到关于打仗时的场景时,老兵们忍不住掩面叹息:“炸弹一来,战壕直接被炸飞,人就活生生埋在里面了,那么深的战壕,里面都是我的战友啊……”一位老兵提到,1957年部队退役之后,回乡当了生产队队长,带领全队集体劳作,受父亲的影响,二儿子18岁时参军入伍,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如今,当年冒着枪林弹雨为国战斗的老兵已经过上了




一餐一饮,一鲜一味,美食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烙印着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化载体。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号召,宣传郎溪美食文化,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寻味皖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刘梦莎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8日来到宣城市郎溪县进行餐饮调研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宣传郎溪美食文化,助力乡村农业振兴。活动伊始,刘梦莎与郎溪县的负责人马玥进行对接,马玥就在座实践团成员开展临时会议,会议过程中,马玥向实践团简单介绍了郎溪县的美食,并安排好实践团接下来的美食之旅。会议结束后,实践团根据负责人的安排前往各饭店进行美食调研,了解郎溪县的“建平十六鲜”。郎溪的“建平十六鲜”分为“十荤”与“六素”,“十荤”有宴席珍品南漪湖大闸蟹、湖梅白、毛刀鱼、沙鳖、天子湖鱼头王、黄金鸡汤、建平雁鹅、赤酱红烧肉;“六素”有姚村双石、姚村小野笋、梅渚素鸡、雁来蕈烧豆腐、辣椒绿茶粑粑、莲子炒莲藕片。这些都是取自当地食材做成的美味,有其自身的独特风味,蕴含了郎溪当地人的智慧,凝聚了郎溪人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关爱帮扶措施,感受乡村振兴步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希望之乡”实践团于7月4日来到湾沚区龙尾张。本次活动由指导老师刘梦莎,队长刘凯茵带领19位同学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发展情况,为打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奉献青春力量。村委书记给同学们讲解了乡村振兴的有关知识,从新农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该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学们认真聆听学习并展开调研,团队成员组织村民填写有关乡村振兴的调查问卷并进行理论宣讲,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模式及理念;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发布照片,视频的方式来宣传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朋友去了解这个美丽的乡村,尽己所能的将龙尾张的经济带动起来。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安信工“希望之乡”实践团不但进一步了解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深入感受到了乡村振兴计划为中国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成员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团




为积极响应“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号召,弘扬中华传统美食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信工“初梦”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0日在指导老师刘梦莎的带领下前往宣城市郎溪县展开了以“寻味皖南,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安信工“初梦”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初衷是以味蕾为媒介,探索夜市经济下的传统美食。步行街烧饼和十字粑粑王是郎溪县的传统美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郎溪县当地的特色小吃的调研与走访来探寻当地的夜市经济特色,当地夜市经济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式,其发展与其特色小吃密不可分,特色小吃是夜市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团队成员会继续行动采取多形式,多举措的方式来探寻夜市经济的特点,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来到郎溪体验当地的美食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本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也为郎溪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