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我校参赛团队在全国602所高校328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创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新高!同时,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讯飞创意组智慧生活挑战赛在我校成功开幕,我校参赛团队再接再厉,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学子的创新实力和竞赛风采。(图为智能车竞赛队伍合影)备赛期间,我校参赛团队在许涛等指导教师指导下,针对智能汽车视觉识别、路径规划、控制算法等核心环节开展了为期数月的技术攻关和反复调试。参赛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假期,在实验室中完成了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优化等多维度创新实践,成功解决了复杂赛道环境下的车辆循迹、高速避障等技术难题。学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在场地保障、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充分体现了我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应用




暑期是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黄金窗口期。今年暑假,学校后勤围绕多项重点工程,顶着烈日、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各区域的改造升级任务高效、有序推进。施工涵盖图书馆装修改造、A32学生餐厅翻新、毕业生宿舍出新、宿舍渗漏水维修、计算机学院实验室和管理学院实验室改造等23个修缮类工程项目。(图为屋面漏水维修施工现场)为保障工程安全、质量以及推进进度,后勤管理处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规划,制定了详尽的施工方案与应急预案。暑假期间,工作人员与施工队伍坚守岗位,克服高温、多雨等不利条件,进行科学的资源调配,紧密协作,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图为宿舍出新项目现场)(图为图书馆改造项目现场)副校长朱尚玉对暑期工程的进展予以高度关注,多次带领团队实地检查施工现场,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他着重强调,要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致力打造让师生安心、满意的精品工程;要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科学统筹施工安排,优化工艺流程,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要着力提




为深入了解学生实习状况,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在学院的统筹下,各个专业教研室利用暑期时间精心组织并顺利完成了实习走访工作。此次走访由学院领导、各专业骨干教师及双师组成走访小组,带着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先后奔赴芜湖、合肥、南京和杭州等地,覆盖了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百得思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飞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思达智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旨在实地探望正在实习的学生,调研实习效果,拓展就业渠道,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到各个实习岗位,与实习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同学们忙碌而充实的身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访期间,小组参观了多家企业的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核心部门,详细了解了企业的业务范围、技术架构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各企业负责人对实习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




8月18日至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图为大会现场)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全球智慧教育发展前沿,通过展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与创新解决方案,为推进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图为团队成员孙晶晶老师参会现场)在大会优秀案例评选中,由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朱伟杰老师带领团队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荣获“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该案例全面展示了我校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新工科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图为荣誉证书)此次获奖是我校在高水平国际会议案例评选中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获得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认可,也为我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学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




暑假期间,当校园逐渐归于宁静,后勤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却开启了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模式。他们坚守岗位,全面开展学生公寓设施设备检修维护与深度清洁工作,为全体学子,尤其是为2025级新生营造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的宿舍环境。细致排查新生房源,维修工作全面落实后勤维修团队对所有新生宿舍展开了拉网式排查。从墙面地面的修补、水电管线的检修,到门窗锁具的维护以及家具稳固性的检查,团队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详细建立台账,并逐一进行销项维修,确保每一间新生寝室设施完备、安全无忧,为新生顺利入住奠定坚实基础。(图为宿管人员排查宿舍设施设备)公共设备深度清洁,守护师生健康生活学生公寓洗衣设施和开水器卫生安全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员对所有楼栋内的公用洗衣机进行了彻底清洗与专业消毒,有效杀灭细菌,消除异味。同时,全面更换了各楼层开水器的滤芯,确保同学们返校后能随时取用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为健康生活增添有力保障。(图为公共设备深度清洁)空调系统专项养护,提升室内环境品质鉴于夏季空调




近期,后勤管理处顺利完成了A3、A5教学楼26间多媒体教室空调加装工程。经现场抽测,所有受检空调运行平稳、制冷达标,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送上“第一缕清凉”。统筹谋划,跑出征途“加速度”我校教室空调安装项目自2025年6月立项后,后勤管理处联合教务处迅速完成电力增容、线路改造及设备招标。30余名施工人员冒着酷暑,仅用10天完成室内外机安装、铜管铺设及系统调试。严控质量,守住现场“每一度”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实行“自检—互检—抽检”三级把关,进场材料逐批核对、关键节点全程旁站、完工后随机抽取多台机组进行制冷效果测试,确保室温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设定标准。节能静音,打造舒适“新课堂” 本次安装的空调兼顾节能与静音,为师生营造更专注的教学环境。后勤管理处温馨提示:请广大师生合理使用空调,下课及时关闭门窗与电源,共同践行绿色校园理念。(图为空调安装施工现场)后续,后勤管理处将继续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以更高标准优化教学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支教团队一行4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抵达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开展数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在支教课堂合影)抵达当日,团队在指导老师组织下,迅速与当地村党总支书记汪明喜等负责人对接,深入了解村情特别是留守儿童现状。得知村里约有30名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支教活动充满期待,志愿者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连夜精心备课,力求为孩子们带来充实而愉快的暑期体验。在群山环抱的乡村小学堂里,支教课程正式开启。志愿者们巧妙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趣味元素,设计了一系列特色课程。穿越时空的智慧:志愿者通过图片、模型和故事,生动演绎“四大发明”的传奇,引导孩子们亲手触摸模拟古纸、探索简易指南针的奥秘。历史的厚重与先民的智慧在互动中化为孩子们眼中惊叹的光芒,悄然播下民族自豪与科学探索的种子。(图为志愿者为村里留守学生上课)音符跃动的




本网讯 为引领青年学子深刻领悟“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内涵,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振兴,机械工程学院“械力助农”实践团在韩海东、朱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感悟乡村发展活力。溯源改革初心,感悟精神传承 1978年冬,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韩海东老师以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改革为切入点,系统讲述了村庄从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困境中突围,到如今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的历程。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对小岗村农民当年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率先改革所体现的“自力更生、敢闯敢试、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精神有了深刻理解,为后续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图为韩海东介绍小岗村历史)在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家中,这位亲历者以鲜活往事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他动情回忆起当年带头按下红手印时的决心与担当,讲述了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会面时的难忘场景。“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