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暑期三下社会服务中。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2024年7月9日13:00在校体育馆三楼隆重举行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王伟、学工秘书吴猛、团总支书记朱真真、22级及23级辅导员与全体各暑期社会实践团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仪式。




根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考研奖学金实施办法》(校学字〔2021〕3号)和《关于开展2024届毕业生就业面试补贴和考研奖学金申报工作的通知》(学字〔2024〕43号)文件精神,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初审、学生处审核,同意唐思宇等161名学生申请获得考研奖学金(具体名单详见附件)。现将名单进行全校公示,公示三天(2024年7月11日—7月13日)。 附件:2024届毕业生考研奖学金获得者公示名单(第一批) 投诉电话:0553—8795030投诉邮箱箱:me_xsc@iflytek.com监督电话:0553—8795152监督邮箱:me_jcsjc@iflytek.com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2024年7月1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梦绘乡途,营彩青春”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王大婷的带领下前往湾沚区花桥镇天源时光创意营地开展墙绘美化乡村活动。(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志愿者们走入乡村,与当地村民、营地工作人员同吃同劳动,共话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通过细致地调研走访,队员们对天源时光创意营地的产业结构、文化传统有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实地考察完后,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就所了解到的营地特色和营地负责人形象为营地设计主题IP墙绘。(图为学生作画)(图为学生调色)(图为成图比对)(图为定制IP形象墙绘) 墙绘工作的圆满落幕后,队员们并未停歇脚步,而是迅速开启了调研活动的新篇章。队员们深知,墙绘虽美,但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远不止于此。他们带着对乡村未来的深切关怀,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收入状况以及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采访。(图为采访村民)(图为采访工作人员) 采访过程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的重要寄语精神,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突出解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由艺术设计学院动画2202班组织的“青心筑梦”实践团来到湾沚区陶行知幼儿园,实践团队结合艺术学院专业特色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心筑梦,相约未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带来新的活力和知识。(图为志愿者集体合照) 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深入到乡村学校和家庭,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环境。他们发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必要的关爱和陪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包括知识讲座、互动游戏、心理疏导等,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品、生活物资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图为志愿者们




开榨十里香,油香透半城。古香,古色,古味,天然,健康,原生态,古法榨油,传统技艺,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最早起源于唐朝的木榨油制作工艺距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为了唤起社会对传统木榨油工艺的关注和重视,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7月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传承匠心”社会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燕玉老师的带领下赴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开展以“五代传承,百年油坊”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传统木榨油技艺传承人许元诚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木榨油的制作过程,木榨油制作工艺大致分为选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包饼、踩饼、给饼上楔、撞榨出油、分缸沉淀九道工序。在以前,每道工序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在巨大的木榨前,师傅们齐心协力,挥动撞锤,伴随着有节奏的撞击声,金黄的油液汩汩流出,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同时,团队成员在许元诚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学习木榨油工艺。(图为活动现场) 创新传承非遗文化,既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又




为了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7月4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飞梦探寻者”基层服务实践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燕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前往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厂开展“探索芜湖航空,传承飞翔梦想”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去感受中国航天发展的飞速历程,了解英语专业与航空产业之间的关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英语讲好中国航空故事。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厂,公司的组织宣传部人员亲切地接待了实践团一行。首先带同学们到飞机总装生产线观看短片,使同学们对航空产业有初步了解,然后,通过专业工作人员对飞机制造各个阶段,如设计、组装、测试等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对飞机制造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有了更深的感触。随后,大家参观了电科飞机DA42真机,并进行了飞行模拟体验。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有机会使用手柄配合电脑去体验飞行的全过程,从起飞到空中飞行,再到安全降落,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新奇体验。体验结束后同学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塔台,工作人员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塔台的功




为深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集中展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果,7月9日下午14:00在A3(博学楼)W301举行首批辅导员工作室中期考核暨第二批辅导员工作室授牌仪式活动。副校长孙辉、章敏凤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科技处处长高涛,学生处处长吴晓,招就处处长黄武勇,通识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赵靓受邀担任评委,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中层、学工主管、全体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叶克军主持。(图为活动现场)活动分两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是对2023年首批立项的六个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六位工作室主持人围绕建设任务、建设情况与成果、工作思路与计划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汇报。评审专家结合建设任务、实施方法、成果推广、效果衡量等不同维度对汇报做了精彩点评并针对工作室后期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中肯建议。 (图为首批立项的六个工作室主持人做中期汇报) (图为评委点评)活动的第二部分是2024年立项的辅导员工作室授牌仪式。吴晓首先宣读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结




为积极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丰富学生假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为乡村振兴敬献绵薄之力。由艺术设计学院产品2202班学生组织的“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团总支书记胡亚男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芜湖县六郎镇的乐摘葡萄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学生们不仅亲手体验了葡萄采摘的乐趣,还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新时代,更是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对自然与农业发展成果的喜爱与尊重。(志愿者分别于乐摘园入口处与葡萄采摘走廊进行合照) 葡萄园里,翠绿的藤蔓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志愿者们穿梭其间。在向导老师专业的介绍下,志愿者们了解到了园内葡萄品种的多样性,其生长周期的规律性以及园区种植方式的严谨性与创新性。通过聆听向导老师的介绍,志愿者们见证了葡萄园的创新农业种植系统与可持续种植技术,他们在介绍学习中感受到,每一颗葡萄背后都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和谐共鸣,使他们不禁对智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志愿者漫步采摘走廊)(向导为志愿者讲解文化宣传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