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7日 央广网 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新观察:专业变革与创新育人央广网合肥7月7日消息(记者徐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AI热”,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训机房内,陈文杰正和同学们调试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备战七月中旬的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近年来,安徽省全面践行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规划,以该校为代表的一批本科高校,全力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校企协同重塑学科版图“我主要负责硬件、材料和视觉设计方面的工作。使用摄像头识别贴在箱子上的图像,并通过识别算法判断箱子类别及其推动方向。”陈文杰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整个团队目前由三人组成,讯飞方面的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竞赛指导中提供了较多支持。”陈文杰说,学校有来自讯飞的企业工程师担任教师,提供课程教学及项目指导,“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学校实验室24小时开放,鼓励学生将




2025年7月7日 安徽新闻网 探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这所"宝藏高校"凭什么让企业抢着要学生?在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版图中,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正以独特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育人特色崭露头角。这所由科大讯飞主导举办的高校,凭借国家级智慧教育试点院校的优势,在AI赋能教学、产教融合、学科竞赛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培养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宝藏大学"。近日,记者走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揭开了这所民办高校的"逆袭密码"。"我们是别样的大学"走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课堂,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学校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构建起学科知识引擎、学生成长助手等特色育人场景。目前,多门课程开展AI赋能教学实践,通过知识图谱构建、虚拟实验室建设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校长吴敏介绍,"今年依旧是分数过了本科线就可以报考,我们从接手学校就定了非营利性质办学——科大讯飞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话不假。在实训楼里,记者看到几位讯飞工程师正在陪学生们




本网讯 2025年是中匈建交76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1月习近平主席给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的复信精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积极开展交流互动,构建双方友谊桥梁。7月1日至7日,匈中双语学校师生一行14人,来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此次访问,不仅拉近了两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中匈双方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欢迎仪式)在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中,学校筹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涵盖参观校园,走访企业,草坪音乐会,体验扎染、书法、陶艺、宣纸制作等传统文化,游览芜湖风貌,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发展的迅猛节奏,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之旅。参观过程中,匈牙利师生不仅体验了安信工高度智能化的教学环境,还与我校学生积极互动。他们对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和实践教学方式表示惊叹,对学校的高质量育人模式心生向往。(参观双创中心)(参观RM训练场)(参观各学院)(参加草坪音乐节)(参观科大讯飞)(体验铁画制作)(两校互赠纪念品)




本网讯 7月7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立以《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为题讲授专题党课,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体党员参加本次学习。(图为学习现场)孙立系统梳理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历史沿革,带领大家深入理解“中央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意义。他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解读”指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反四风、强作风”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结合相关学习案例,他阐述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孙立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长期坚持下去,强化理想信念,坚定以党性立身做事,主动走出舒适区,冲锋在前;要严守纪律规矩,时刻自重自省,自觉做到守规矩、知敬畏、明底线。今后,学院会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良好党风带动学风、院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师生信任和拥护。




本网讯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禾环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芜湖市湾沚区,以“劳动关怀与环保教育”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与调研宣讲活动,助力绿色理念传播,致敬一线劳动者。(图为环境卫生管理所活动照片)活动首站,团队参访湾沚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深入中转站和作业区域学习环卫工作流程与安全风险,聚焦“交通作业安全”“高温作业防护”进行图文宣讲,并为环卫工人送上防暑降温物资,传递社会关怀。随后,团队分组前往陶辛镇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水体保护的认知诉求,并记录莲子种植生态案例,为环保教育积累一手资料。(图为陶辛小学活动照片)7月4日,实践团在陶辛小学为二年级学生带来生动环保课堂。以“垃圾分类”“绿色生活”“尊重环卫劳动”为核心,开展互动教学与手工创作,学生们踊跃参与,作品展现环保初心。团队颁发“环保小卫士”贴纸与奖品,激发青少年责任意识。课堂反响热烈,促成团队与小学达成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意向,推动环保教育常态化。 电院学生从




本网讯 全国各地目前已陆续进入高温季节,7月6日,学校工会开展“关爱职工 夏送清凉”慰问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切身感受到学校以及工会组织的关心关爱。校工会副主席樊钒、糜澜一行先后前往各学院及机关职能部门,向暑期坚守岗位的教职工表示感谢,嘱咐大家要合理安排作息,注意防暑降温,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随后为大家发放防暑降温慰问品,真正将学校的关怀送到教师心坎上。(图为部分分工会慰问现场)一直以来,学校工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夏季送清凉”等关爱活动,让职工们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工会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把握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提升我校在纳米能源与传感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近日,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率微纳能源与柔性传感技术平台核心成员,赴北京参加“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七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NENS 2025)。NENS 2025大会聚焦“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前沿与应用”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纳米能源、压电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在为期三天的会期中,与会者围绕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深入探讨了最新科研成果、未来发展前沿以及产业化应用新路径。(图为第七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团队受邀访问了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受到程廷海研究员、程小军研究员的热情接待。团队考察了部分课题组的先进实验室,考察了尖端的实验设备,并深入了解了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等方向在内的多项前沿成果。(图为访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参观过程中,马利祥一行与同期




本网讯 近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比赛(以下简称“省赛”)圆满落幕。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吸引全省共51所本科院校、703位教师(团队)参赛,涵盖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我校共有8个教学团队在省赛中脱颖而出,其中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任丽娜教学团队荣获二等奖;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潘敬敏和汪鑫禹教学团队、管理工程学院孙婉竹和倪文娟教学团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梁美玉和邢凯盛教学团队、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陈巧巧教学团队分别荣获三等奖。 (获奖截图)自省赛通知下发后,学校迅速启动校内选拔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教师组队参赛。经过校内初赛的激烈比拼,最终遴选12个优秀教学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参赛教师团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备赛工作。他们深耕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大胆探索教学创新路径。其中,任丽娜教学团队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创新采用“真实项目进课堂”模式,将企业实际运营案例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沉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