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锤炼青年学子的坚韧意志,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管理工程学院“立夏烽火传承队”队长及指导老师结合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组织队员赴金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以及团队成员共9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图为启程前合影)红军广场启立夏新章,烈士名录传红色烽火红军广场庄严肃穆,铭刻着金寨作为革命老区的厚重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肃立广场,仰望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耳畔仿佛回响起起义的号角。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那段风起云涌的烽火岁月清晰呈现:立夏节武装起义的英勇壮举、艰苦卓绝的游击作战、前仆后继的牺牲奉献,无不彰显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驻足烈士名录墙前,凝视镌刻的英名,先辈们为信仰献身、为人民求解放的崇高形象如在眼前。红色根脉在历史的回响中赓续不断,革命精神在深切的缅怀里薪火相传,激励学子铭记历史、勇担使命。(图为实践团参观红军广场)梅山坝顶观水利雄姿,坝堤脚下思岁月峥嵘实践团成员步入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踏寻先烈足迹・赓续铁军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涵盖红色教育、校地合作、关爱留守儿童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瞻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第一站,实践团前往皖南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庄严肃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陵园。通过敬献鲜花、参观皖南事变陈列馆,同学们深入学习了新四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图为实践团在皖南烈士纪念碑下宣读入党誓词)(图为实践团皖南事变陈列馆合照)追寻铁军足迹,感悟革命历史第二站,实践团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和陈家祠堂(军部大会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重温了新四军在云岭时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下午,实践团在云岭社区举办爱国主义宣传会,通过红色故事宣讲、革命歌曲传唱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地区文化发展繁荣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2025年7月14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与黄山市黄山区团委开展联合共建活动。共青团黄山市黄山区委书记胡朝建、学院党支部老师章丽娜和学生代表陶思婷、汪明霞等出席本次活动。活动伊始,胡朝建与章丽娜简单介绍双方支部情况,立足双方实际,有效整合双方在党的建设、产教融合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商讨共建事项,签署了《联合创建活动协议书》标志着校地联合创建合作进入新阶段。(图为现场签约)经过深入交流,双方同意以党的相关精神为指导开展“联合创建”活动,依党建统领等原则,围绕理论学习、品牌同筑、组织同建服务同行等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党员教育学习、知识竞赛、学习分享以及专题支教研讨活动。本次共建活动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强化党组织主体作用发挥、有效激发学生党员队伍活力而开展的重要举措。未来,我院将与地方深化长效合作,以更主动的姿态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维度,携手推动党建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奉献的热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怀揣初心与使命,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社区服务、支教帮扶及基地共建等多样化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红色教育铸魂、以文化体验润心、以社区服务惠民,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让温暖的“星火”在基层大地闪耀。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大别山精神第一站,“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走进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内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依次参观“辉煌历史”“浩气长存”“将军摇篮”“鸿运流长”等展区,通过史料、实物与影像,系统了解大别山革命历程,缅怀舒传贤、高敬亭等先烈及108位皖西籍开国将军的事迹,感受“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同时见证新时代大别山的发展新貌。(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表示,革命历史是照亮青春的星火。他们将带着此行汲取的红色养分,在暑期基层实践中践行“民情通达,星火暖心”的初心,把大别山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青春飞扬・基层筑梦”实践团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涵盖留守儿童关爱、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计算机基础技能教学和实践基地授牌等内容,展现了安信工学子服务基层的青春风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第一站,实践团走进巩店镇红色交通纪念馆,在交通站管理员郇子云的讲解下,深入学习了抗日英雄孙长凤、汝新亮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重温涡北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随后,成员们在巩店镇农业技术站负责人王付民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周边村庄,了解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通过沉浸式学习,实践团深刻感悟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坚定了助力乡村发展的信念。(图为郇子云向实践团讲解)(图为活动全体成员合影)关爱留守儿童,传递温暖希望第二站,实践团来到巩店镇向阳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成员们通过防溺水知识讲解、绘画课堂与计算机科普宣传,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欢乐。活动中,孩子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智净乡源 慧通清流” 实践团于2025年7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打造实践育人阵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实践助力。(实践团成员与公司代表合影)产学研交流,共建实践基地“智净乡源 慧通清流”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芜湖市湾沚区安徽领嘉管道实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学研交流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的产业研究与知识探索之旅。(实践团成员参观公司生产车间)在企业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详细展示了从原料配比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生产线。“这种新型复合管材采用纳米改性技术,抗腐蚀性能提升40%,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工作人员指着正在生产的管材介绍道。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不时就管材连接技




本网讯 近日,2025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结果公布,我校英语教学团队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技术赋能实践,荣获本科组大学英语组全国复赛二等奖。这个成绩不仅彰显了团队成员的教学创新力,也体现了我校在数字化教育和智慧教学方面的领先水平。本次参赛团队由张银银老师担任负责人,汪昆老师与其他五名教师共同协作,以《大学英语1》Unit 4 "Heroes Among Us"为参赛单元。团队从“导主题、明主题、练思维、提技能”四个维度出发,深入融入课程思政,并创新性地应用了U校园平台、iWrite平台、AI课堂和DeepSeek等现代技术,展示了我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赛事,影响广泛。大赛秉承引领教学发展、创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法交流的宗旨,始终坚持专业水准、规范流程和科学评价,涵盖多语种、多层次和多模式的特色,赢得了全国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度认可,并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




本网讯 近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的13位学生满怀热忱,奔赴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艺韵流淌鸠兹湾,共富花开创美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探索鸠兹湾“艺创共富”模式背后的成功密码。当日,学生们抵达鸠兹湾后,便受到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随后,工作人员驾驶观光车,带领学生们开启参观之旅。观光车缓缓前行,沿途风光如画。在观光途中,广袤的田野映入眼帘,大片水稻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这些水稻是鸠兹湾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成果,当地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不仅实现了粮食的丰收,还打造出优美的田园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同学们还了解到,鸠兹湾曾举办过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节期间,这里热闹非凡,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展示着丰收的成果,各类民俗表演、农事体验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乡村的活力与魅力。实践团队还参观了乡村供销社,在乡村供销社内,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摆满货架。这些农产品大多来自当地农户,通过供销社的统一销售,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也让游客能够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