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7月4日至7月19日,计算机(大数据)学院“莲洁润乡·籽力同行”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高超、万海霞、李媛的带领下,深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双桥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科技赋能为核心,探索“电商+文旅”融合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初心,奋勇前行7月4日,实践团举行启动仪式,明确依托“星火大模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高超表示实践地为省级电商基地,当地荷花品种侧重产出荷花和荷叶,但是目前线下销售渠道单一,团队实践重点就是教会村民使用大模型提升销量。万海霞表示在本次实地调研过程中,若遇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可以使用录音笔等工具,确保调研信息的完整收集。(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深扎基层,精准调研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乡村、助力乡村,7月7日,实践团与双桥村党总支书记陈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主力军的作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智联圩乡”践团在指导老师吴锦华、孟慧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8日至19日赴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义圩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直播助农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田间课堂:探访葡萄园,感受现代农业魅力7月8日,实践团前往鸠江区白茆镇尚春家庭农场开展葡萄产业调研。在农场负责人姚尚春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阳光玫瑰、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的种植情况。调研过程中,成员们详细了解了葡萄的种植技术、品质管控和销售渠道等情况,并重点拍摄了葡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素材,为即将开展的直播活动制作预热视频。这些展现葡萄种植全过程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后,获得不错的播放量,为后续直播活动积累了良好的观众基础。(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葡萄园调研学习)数字助农:直播带货创新路,科技赋能农产品7月12日至7月18日,实践团成员在义圩村定点开展抖音直播带货。在直播前,团队成员与尚春家庭农场负责人姚尚春进行了深入交流,共




本网讯 2025年暑期,机械工程学院“徽韵三雕青春行”实践团队在韩燕玉、查璇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奔赴绩溪,深入探寻“徽州三雕”非遗文化。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工艺观摩及文献研习等多种形式,考察了绩溪作为徽文化核心区域在“三雕”技艺保存、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现状。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团队期望通过详实的调研记录与后续传播,提升社会公众对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博物馆中观古今,一凿一刻皆乾坤团队首站来到绩溪三雕博物馆。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砖雕、木雕、石雕作品,这些凝聚着古代工匠心血与智慧的杰作,生动展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风貌、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这组镂空雕师纹石额枋,运用了‘透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徽州石雕多用于牌坊、祠堂、桥梁等建筑物的装饰,以及石栏杆、石狮子等。石雕作品以坚固耐用和雕刻精细著称。”在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讲解下,同学们近距离欣赏着石雕窗棂,指尖轻轻触碰那些被岁月摩挲得温润的纹路,似乎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专注创作时的温度。(图为实践




本网讯 近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的11位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走进新都社区,开展了一场以“践行绿色理念,共筑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三下乡环保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社区,身体力行推动绿色生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探索新都社区居民委员会环保的新路径。当日,实践团队抵达社区后,首先受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热烈欢迎。在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倾听居民对于环保的迫切需求和宝贵建议。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为后续的环保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依据。 (图为了解社区情况进行的民访活动时所拍)随后,环保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与社区老人亲切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结合生动的实际案例,志愿者们倡导居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了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实践团队还精心绘制了环保打卡地图,引导居民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参与环保行动,让绿色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且易于坚持。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共同绘制




本网讯 为激活非遗传承新动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板凳游龙,青农助梦”实践团一行六人深入黄山市休宁县右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图为三所大学实践团成员与张书记合影)实践团聚焦国家级非遗“徽州板凳龙”,在传承人张光武实践地,通过工艺数字化记录、新媒体传播、文创开发三大行动,探索“非遗+文旅”融合路径,以青年智慧破解传承困境,推动千年技艺焕发生机。廿载坚守:从沉寂濒危到国遗荣光右龙村是徽州板凳龙的重要传承地。板凳龙由威严龙首、家家户户长条板凳拼接的龙身及灵动龙尾构成,每节板凳象征一户男丁,蕴含着家族团结的文化寓意。2005年,时任村书记张光武在政府支持下果断复兴技艺,带领老艺人凭借记忆与祠堂壁画线索,仅用月余重现龙首龙尾,并打破“传男不传女”旧俗,首次号召女性参与舞龙。经二十年努力,板凳龙于2015年成功入选省级非遗,2021年晋升为国家级非遗,张光武亦于2025年获评国家级传承人。(图为张书记讲解板凳龙历史)(图为张氏宗祠展览)青年三策破传承困局,田野




本网讯 7月12日至15日,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道杯”管理决策模拟挑战赛总决赛(原“创新创业杯”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在黄山学院盛大举办。该赛事由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与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自开赛以来便吸引了全国500余所高校的3万多支队伍报名参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等200多所高校的400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在这场高手云集的激烈比拼中,我校学子表现亮眼,共斩获1项国赛二等奖、2项国赛三等奖,获奖团队及成员分别是“Continue”团队(刘育栋、孔静、胡玉玺)、“涵舟渡野”团队(王涛、郭肖琴、张艺涵)、“一方通行”团队(张博瑞、徐静怡、梅婷婷)。(图为总决赛参赛师生合影)三支团队一路过关斩将,历经校赛、区域赛、全国初赛、全国总决赛多轮经营模拟对抗,成功闯入最终的汇报答辩环节(股东大会)。答辩中,他们围绕六年经营模拟的历史数据,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运营、财务分析、未来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陈述,向评委(全体股




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歙彩遗风”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指导老师李梦媛和张贤法带领下,于7月上旬前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了以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在与歙县非遗文化的接触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长为新时代有为青年。启航:开启非遗传承之旅7月5日,“歙彩遗风”传承团在A1楼N502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指导老师李梦媛、张贤法及全体成员参加。(图为张贤法与李梦媛发言) 传承团负责人介绍了此次赴歙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传承的背景、目标及核心内容,强调要探寻当地非遗传承脉络与文化内涵,贡献青年智慧。随后,两位老师进行任务分工,安排团队成员分别负责走访记录、史料收集、宣传推广、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等工作。同时,老师们还强调了安全与纪律要求,张贤法提醒成员做好防暑防晒,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时要展现良好素养;李梦媛期望成员能读懂非遗之“魂”,理解




本网讯 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弘扬革命精神,7月12日至15日,学校党委在河北西柏坡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学校党委委员,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及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等参加培训。(合影留念)本次培训安排了理论授课、情景体验和现场教学,学员们先后前往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雄安新区、塔元庄村等地开展学习。开班仪式上,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国家安全教育馆主任李月红为学员讲授题为《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专题党课,系统回顾了西柏坡时期党的伟大实践活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西柏坡精神内涵,进一步引领学员强化纪律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在庄严肃穆的铜像广场前,全体学员向“五大书记”敬献花篮并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大量历史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彰显出这座小山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非凡意义;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白洋淀雁翎队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