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要闻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要闻>详情页
【教改实践】“小学期”——来自计算机软件工程系的实训报告
管理员 2014/10/16

编者按: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我院教学改革正不断向前拓展延伸,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以今年刚结束不久的每学年第三学期——即暑假“小学期”为例,我院各系学生或真刀真枪以课题项目进行实习实训,或参加各类大赛获得佳绩,或请企业来的老师答疑解惑,或外出写生采风收获颇丰。有鉴于此,我们特开辟一个专栏“来自小学期的实训报告”,对此加以梳理归纳,并在各系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出此文,以飨读者。

计算机软件工程系的“暑期小学期”实践实训的班级名称确实有意思:安卓一班、PHP二班,JAVA三班,一连串由计算机语言组成的名称如今已成了各班的又一称谓。该系以“软件工程”特色为契机,以建各类网站作为项目突破口,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时一月的“小学期”实践实训活动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深受学子欢迎。

成效之一:结合实际做课题,激发兴趣拓潜能。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该系12级的“小学期”实习实训内容分六个软件应用方向,即JAVA、点雷特、安卓、嵌入式、测试式、PHP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且真刀真枪地操练。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该系的老师和同学的结构组合和称谓名称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师成了“项目经理”,下面还有一名同学担任“经理助理”;同学们按照自由组合的形式,一般由6-8人组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团队负责人则称为“开发组长”,由他(她)带领团队一班人完成本项目。

说也奇怪,原本课本上枯燥无味的计算机知识经这么一重组,就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不少同学说,其实我原本对计算机以及软件知识较感兴趣,但由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传授,我们在台下听着久而久之也感到乏味,慢慢地兴趣就淡了。“考试一过,知识全部还原给老师”,一位同学开玩笑地说道。

确实,对于工科生来说,没有实际应用和操作,就激发不了学习兴味;无有理论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学过的知识也就渐渐地荒疏甚至忘却,久而久之也就仅仅满足于应对考试了。

同学们纷纷认为,现今的这种教学模式,老师“量体裁衣”,根据同学各自的兴趣组成不同的团队,以课题项目的形式要你自己亲手实践来予以完成,这就逼得你必须将理论融于实践,反过来在实践中再来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学习方法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同时一个项目的圆满完成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参加12级《延缘网》(婚恋网站)的项目助理吴雄同学说:“由于每个团队都想脱颖而出,为此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团队的6个人的命运由此也都捆绑在一块,特别是在最后一周的冲刺阶段里天天要忙到晚上十一点,可大家没有丝毫疲惫感。相反,就像在战场上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一样,彼此关心彼此勉励。再加上我们经验丰富的“双师型”老师不懈的指导,我们的项目终于如愿完成了,那种由衷的喜悦若不亲历其境是无法体会的!”

以12级的“小学期”以建网站为主旨的实践活动为例,丰富多彩的项目内容让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美食网、婚恋网、扫雷网、校友网、12306购票网、《图书管理》网等几十种网站建设演练让同学们增添了浓浓的学习兴味。而在组建这些网站系统工程中,每个团队的每一人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别担任某个分支的任务:如数据录入、页面设计、搜索功能、登陆注册、找回密码、添加好友、实现功能等若干个子课题。最后由组长牵头组合完成整个项目。

据了解,软件工程系一个月“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大致是这么安排的:就网站建设项目而言,第一周老师主要阐述网站的页面设计知识,第二周主要讲述如何实现各方向软件的应用功能,第三周是结合各类不同网站的建设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第四周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组团开始实战了。

参加《许愿网》(公益类网站)的PHP班的徐洪杨同学说:“我感到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强,具有实际运用效能,为此大家上课时根本无需点名或老师督促纪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小学期的实践演练,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相信,尽管我们是三本的学生,考进来分数没二本、一本的高,原先还有点自卑。但现在我不这样看了。我认为在软件运用方面,不是靠高考分数的高下来决定胜负的。而是靠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靠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而取胜。就以设计完成网站为例,我们领先一步,与实际的对接更直接更快捷,到了企业就能运用。就这点而言,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充满信心。”

成效之二:团队意识氛围浓,互帮互学上手快。团队意识,是每个课题组最看重的要素;互帮互学,在彼此沟通交流中共同成长。为此,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本领,也是“小学期”实践实训活动中的重要收获。对此,JAVA12级的女生邱丹琼体会太深了。她长得文文静静,外表似乎较为文弱。可巾帼不让须眉,在项目中那种拼劲和韧性超过了许多男生。她在一个月的《校友名录网》建设中,对“小学期”实践实训的团队意识感触尤深。她感慨地说:“我负责界面设计,说实话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但在这个团队中,大家给我的帮助极大,让我学会了许多专业上面没有的东西。比如,教会了我如何轻松愉快地与人打交道,教会我如何与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学。整个小学期实践实训可谓波澜起伏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而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让我勇于面对困难。其实麻烦多办法也多,困难即使再多大家在一起共同面对就不算什么。这,就是我的另一个重要收获!|”

确实,在现代社会完成各种项目的过程中,若是单凭自己的单打独斗,不懂得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会与他人学会合作,那么,他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人生。他是否能完成这项任务也颇值得怀疑。

学会团队合作,这是小学期实训带给大家的深刻启迪。

成效之三:师生关系更融洽,组长统领为关键。在这方面,王嘉诚同学很有体会。他是JAVA四班《12306网站》团队的成员,任务是负责页面设计。在他看来,短短的一个月“小学期”实践,学到的东西可真不少。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练并进是他最深刻的体会。为此,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若是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在实际中操作的指导,就很可能学点皮毛,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他对老师创新的教学方法钦佩不已。他觉得每到关键时刻老师就会上门指导,老师不但教会了他如何做课题,还教会了他如何与他人相处,指导他写工作日记和工作周记。为此,他非常感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其他同学也如是,对花出极大心血教过他们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此外,一个团队的“组长”也是一名关键人物。吴智权,是嵌入式方向12级的一名组员。他参加了一个美食团的网站建设,负责数据库工作。他说:“我们这个课题组我最欣赏的人就是我们的组长了。他不但自己理论和实践知识过硬,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我们每一个组员的秉性,带领我们一班人在困难中学会克服,在挫折中勇于担当。”他详细地介绍了组长认真负责善于团结每一个组员的实例,并坦诚从组长身上学会了不少东西。

王嘉诚同学还对本次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点建议。他认为,由于在建网站过程中,自己只是负责很小的一个分支工作,为此对其他方面的业务还不是很熟悉。他建议是否能在实训完成后,团队成员能聚在一起彼此交流学习一下其他人的所从事领域的工作,这样掌握的知识和本领就更全面些。

上台阐述

欣喜获奖

最高的“技术大拿奖”

文: 图: 审核: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