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11/27
本网讯 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处世态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育人体系,11月26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在A32“一站式”学生社区N208活动室举办“青春思政课——中华让德文化”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香教授主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邓辰、学工秘书王丹及大一、大二学生代表参加。
讲座伊始,王丹代表学院对陈金香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的个人情况、学术成果等做了介绍。
陈金香以桐城“六尺巷”故事切入,通过张英“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引出“让”是人际和谐的重要密码,随后他拓展介绍了安徽寿县贤良街、福建三明李春燕让地等多地类似案例,揭示“相让”文化在中华大地的广泛传承。在理论阐释环节,他深入剖析“让”的四重道德内涵:辞让之让体现先人后己的利益取舍,禅让之让彰显贤能传承的政治智慧,谦让之让展现谦虚逊让的处世态度,卑让之让凸显先公后私的家国情怀。他结合《礼记》《孟子》等经典文献,引用“辞让之心,礼之端”“满招损谦受益”等名句,强调让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针对“何时该让,何时不该让”的现实问题,他以《镜花缘》君子国“让过度致交易难成”的故事为例,指出让德需要遵循“符合仁义、把握尺度、兼顾原则”的条件。互动环节中,他与学生就“现代职场中的让德智慧”“校园人际相处的相让之道”等话题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图为陈金香主讲)

(图为学生听讲)
讲座尾声,邓辰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在于文明礼让,无论是日常作息中的邻里相处,还是学习生活中的琐事处理,保持开放包容的胸襟、秉持谦让友善的态度,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他希望同学们将讲座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把让德文化融入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此次讲座不仅让学生系统掌握了中华让德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准则,更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参会学生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从尊重他人、礼让同学等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传承让德精神,共同营造友爱互助、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学院育人环境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