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麦浪心声”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吴连连的带领下深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开展了以“青春三下乡,志愿暖阜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授牌筑基,携手启程
第一站,实践团与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赴阜阳市颍东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行授牌仪式。实践团在吴连连的带领下与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理事张卿、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马亿宇开展了座谈会并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为后续实践活动筑牢根基。
(图为授牌仪式后合照)
培训赋能,提升技能
第二站,实践团抵达中清社区,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三下乡”培训会暨实践课堂试讲活动。成员们到达后,卢酉杰详细讲解了活动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分工。马亿宇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鼓励成员们互学共进,为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图为马亿宇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相关事宜)
(图为实践团于培训活动结束后合照)
托管润心,陪伴成长
第三站,实践团队深入不同社区,以“雁回颍州,青爱返乡”为主题,于颍州区开展暑期公益托管班,聚焦乡村儿童需求,通过陪伴传递温暖。在红色经典诗词课上,实践团队成员积极维护课堂秩序,与师生共同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在水彩画小课堂中,成员化身艺术引导者,耐心指导孩子们创作,播下审美启蒙的种子;在“青舟学堂”辅导活动中,成员俯身细致讲解作业难题,用鼓励贴纸温暖童心,让知识交流洋溢温情;在“彩沙贴纸画”小课堂上,宣讲员详尽介绍沙画知识与技巧,协助孩子们完成作品,使艺术乐趣与责任担当实现完美融合。
(图为实践团为学生们辅导作业)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检测探秘,拓宽视野
第四站,实践团走进阜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开展了“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实地了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环保知识互动问答,进一步增进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成员们参观了各类实验室,深入了解了水、土壤样品的检测流程以及精密仪器的运行原理,直观体验到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全流程中的推动作用,进而加深了对环保科技的认知。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进行样品及仪器工作原理讲解)
(图为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合照)
创河启智,守护生态
第五站,实践团来到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创造一条河”环保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卢酉杰对活动的背景与目的进行了详尽介绍,围绕“河流与人类共生”这一理念,结合具体案例,深入阐释了河流生态的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借助互动提问环节,切实激发了参与者投身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在河流模型制作环节,参与者运用超轻粘土和彩纸设计出“理想河流”,直观呈现了污染等现实问题,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河流生态的认知。活动结束后,两校学子积极探讨河流保护方案,并计划发起节水宣传、河道巡查等一系列实际行动,将环保理念切实转变为具体实践。
(图为活动结束全体成员与作品合照)
宣讲传情,筑梦童心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深入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以及万霖社区,开展了“十米长卷绘童心”主题活动,将创意、家国情怀与环保理念进行了巧妙融合。借助生动有趣的互动提问方式,引导儿童认识国家标志,并在十米长卷上精心描绘出国旗、天安门等元素,使家国情怀得以生动展现。长卷之上呈现的家国元素与绿色图景,既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展现,也是他们爱国之情的自然表达,充分体现了实践团队在助力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学生完成创作)
(图为实践团与学生展示绘画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合照)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麦浪心声”实践团采取多样化行动,深入扎根阜阳地区,每一项举措,均紧密围绕服务基层、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及传播环保理念的核心目标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功汇聚青春力量,对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有了更为深刻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