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安信工“民情通达 ‘星火’暖心”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5/07/14

本网讯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奉献的热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怀揣初心与使命,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社区服务、支教帮扶及基地共建等多样化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红色教育铸魂、以文化体验润心、以社区服务惠民,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让温暖的“星火”在基层大地闪耀。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大别山精神

第一站,“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走进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内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依次参观“辉煌历史”“浩气长存”“将军摇篮”“鸿运流长”等展区,通过史料、实物与影像,系统了解大别山革命历程,缅怀舒传贤、高敬亭等先烈及108位皖西籍开国将军的事迹,感受“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同时见证新时代大别山的发展新貌。


图片1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表示,革命历史是照亮青春的星火。他们将带着此行汲取的红色养分,在暑期基层实践中践行“民情通达,星火暖心”的初心,把大别山精神转化为走访民情、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传承,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乡村焕发新光彩。


图片13.png

(图为实践团合影留念)


漫步红街忆初心,文化传承润青春

第二站,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红街文化体验馆,开启六安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在非遗展区,同学们被六安竹编、翁墩剪纸、大红袍油纸伞、皋城烙画等作品吸引,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灵活翻飞的剪纸技艺,以及各类非遗所承载的地方民俗与文化底蕴,让大家不时拍照记录、交流感受。


图片14.png

(图为竹编非遗传承人钱蕾指导同学体验竹编)


实践团还参与了竹编体验环节,在非遗传承人钱蕾的讲解与指导下,同学们尝试编织,真切体会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与艰辛。体验后,同学们表示对非遗技艺有了更深理解,更坚定了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信念。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六安非遗魅力,更增强了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图片15.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深入社区连民心,宣讲走访送温情

第三站,“民情通达 星火暖心”实践团赴六安市白鹭洲社区开展“三下乡”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与入户走访结合,精准送达关怀与服务。成员们还来到社区服务中心,以“解读+案例+演示”模式为这里的老人宣讲养老保障、医疗报销、反诈等内容,将政策转化为通俗语言,指导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操作,吸引20余人参与,发放资料50余份,解答咨询30余条。


图片16.png

(图为宣讲现场)


图片17.png

(图为社区负责人带领实践团成员入户走访)


宣讲后,实践团成员分组走访社区独居、高龄老人,询问身体与生活状况,协助测量血压、整理环境,记录实际需求。此次活动既传递了政策信息,又为特殊群体送去温暖。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社区联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开展常态化服务,让青春力量在基层绽放,践行青年使命担当。


图片18.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支教课堂播希望,爱心陪伴助成长

第四站,安信工“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琳琳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金沐云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白鹭洲社区,开展“关爱儿童成长,助力快乐学习”公益活动,通过作业辅导、知识宣讲及有奖问答等环节,为社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与成长助力。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以“一对一+小组互助”模式辅导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课业,聚焦公共安全、科学普及及AI知识(如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展宣讲,并通过有奖问答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图片19.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儿童体验星火)


此次活动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为提升儿童综合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实践团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白鹭洲社区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构建常态化关爱服务机制,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图片20.png

(图为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照)


校地携手筑平台,共建基地谱新篇

“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指导老师张琳琳与六安市金安区白鹭洲社区书记许娟,在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标志着双方将携手构建“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的基层服务新模式。社区“两委”成员及居民代表共同见证签约,基地将依托实践团专业资源与社区基层优势,搭建“民情议事厅”“线上民情站”“实践服务岗”三大平台,形成全链条服务机制。


图片21.png

(图为协议签订现场)


图片22.png

(图为双方互相签订协议)


张琳琳表示,将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团队扎根社区,做好民情收集、问题协调与政策宣传;许娟认为,基地共建能借助专业力量提升服务精度,带动居民融入社区建设。签约后,实践团开展首次民情调研,收集20余条建议,基地工作快速步入正轨,双方将定期评估成效,优化服务机制,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图片23.png

(图为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民情通达,‘星火’暖心”实践团以理论为布,用行动为笔,在基层大地写下了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青春答卷。从红色大别山纪念馆里的凝神聆听,到红街中对文化传承的深度感悟;从社区宣讲时的耐心解答、入户走访时的细致记录,到支教课堂上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再到实践基地签约时对长效服务的郑重承诺。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每一次行动都饱含着对群众的赤诚。未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在泥土汲取的成长与感悟继续前行,让“星火”之光穿透街巷楼宇,持续照亮民心深处,将温暖与力量播撒到更多角落

文:郭小雨 图:王乐天 审核:潘经健 发布:薛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