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7日 安徽新闻网 探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这所"宝藏高校"凭什么让企业抢着要学生?
在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版图中,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正以独特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育人特色崭露头角。这所由科大讯飞主导举办的高校,凭借国家级智慧教育试点院校的优势,在AI赋能教学、产教融合、学科竞赛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培养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宝藏大学"。近日,记者走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揭开了这所民办高校的"逆袭密码"。
"我们是别样的大学"
走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课堂,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学校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构建起学科知识引擎、学生成长助手等特色育人场景。目前,多门课程开展AI赋能教学实践,通过知识图谱构建、虚拟实验室建设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校长吴敏介绍,"今年依旧是分数过了本科线就可以报考,我们从接手学校就定了非营利性质办学——科大讯飞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话不假。在实训楼里,记者看到几位讯飞工程师正在陪学生们准备暑期比赛,实验室里的案例全是讯飞脱敏后的真实项目。"学生上午学工业控制理论,下午就有企业工程师带着上手实操。"机械工程学院的负责人笑着说,这里的学生毕业时能拿到技能认定证书,"企业抢着要"。
93%学生参赛,70%留皖就业
"2024年我们拿了289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在校生14000人里,93%都参加过竞赛。"吴校长翻着成绩单,"互联网+金奖,安徽省除了科大就我们拿过。"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业数据。"七成毕业生留在安徽,合肥的新兴产业里,78%的在肥就业学生都在服务支柱产业。"吴校长向记者出示了麦可思报告,"毕业三年超五成晋升,40%达到中级以上职务。"
吴校长回忆起,汇川技术的双选会现场的"抢人"盛况:“17家企业带来60个岗位,40名学员当场签约34人。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学生来了就能干活,比有些985的还好用。”
这一成果得益于学校构建的"三纵三横"招聘生态和"三维联动"岗位开发体系。学校每年组织地区专场、行业专场招聘活动5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不低于5:1。通过实习转就业、校招活动等渠道,毕业生职业发展态势良好。
从课堂到车间,人才培养玩真的
"大三最后一学期就要去企业,最少干6个月。"机械专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他的毕业设计是奇瑞的生产线优化项目,"企业导师每周都指导。"这种"沉浸式"培养来自独特的办学模式:每个专业对接一家企业,每60名学生配一个实习基地,40多家合作企业里,奇瑞、讯飞等龙头企业占了大半。"我们的订单班不搞流水线,要做研发和工程师。"吴校长介绍,在与汇川技术合作的"汇英班"中,40名学员经过"理论+实训+项目实战"培养,34人现场签约入职,签约率达85%。
这种"校政企"协同模式是学校产教融合的缩影。学校实施"三个精准对接"策略,与19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与567家用人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联合培养人才近3000人。
目前,学校已与中联重工、奇瑞汽车等4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参与学生近2000人。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毕业时往往已具备近一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藏在芜湖的"AI宝藏"
"我们规划成立讯飞学院,要对接讯飞上下游所有企业。"吴校长透露,他们的AI通识课实现全员覆盖,还用星火大模型做个性化学习路径。在2024年全国人工智能专业排名里,这所民办高校冲进了前30%。同时,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联合成立"AI+高等教育研究院",围绕AI+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正积极贡献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安徽方案"。
当记者问起科大讯飞品牌部总监刘辉为什么选择在芜湖开展校企合作时,刘总讲了个故事:"当年科大讯飞说招来的学生离产业太远,正好国家让独立学院转设,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符合'三独立',就这么接过来了。"如今,讯飞研究院院长胡国平还兼任着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从AI赋能的智慧课堂到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从亮眼的竞赛成绩到扎实的就业数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正以"别样大学"的姿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信工方案"。"我们可能宣传得少,但做的都是实在事。"吴校长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教育不是生意,是要让学生真能立足社会。"
这场探访让人明白,这所藏在皖江边上的高校,正用"产学研用"的闭环,书写着民办教育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