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辑(九)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爱国精神
管理工程学院 2024/07/29

本网讯 在新时代的进程中,红色精神依然焕发着光彩。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管理工程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实践团队于7月19日至7月22日在指导老师李梦媛、缪玲丽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


铭记渡江战役历史,赓续爱国红色血脉

第一站实践中,实践团志愿者们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实践团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参观深刻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他们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解说,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这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参观了所有的展厅,还从讲解员口中知道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任务和故事,通过这些,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精神。

                       

图片2.png

(图为实践团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图片3.png

(图为实践团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像前的合影)


缅怀先烈丰功伟绩 传承革命永续薪火

下一站,实践团和指导教师来到安徽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蜀山烈士陵园进行学习参观。在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团队成员通过讲解员详实的介绍,了解到这座陈列馆集中展示了自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190位代表性烈士的英勇事迹。陈列馆中不乏重要历史人物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之子陈延年、杰出将领许继慎、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步文、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炳辉和彭雪峰等。馆藏包括450幅图画、烈士手迹、名人字画及领导人题词等珍贵文物,同时还收录了全省各地县级烈士英名录。在庄严肃穆的蜀山烈士陵园,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的缅怀,每一处都流淌着革命先烈的英魂。这里不仅仅是英雄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永恒的象征。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仿佛与那些为国捐躯、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辈们心灵相连。尽管岁月已逝,他们的精神却犹如璀璨星辰,永远指引着青年勇往直前。


图片4.png

(图为实践团在蜀山烈士陵园的照片)


品味省博魅力 传承中华文化

景秀文昌,徽风皖韵。第三站,实践团来到安徽省博物院。作为安徽省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安徽博物院集自然、历史和社会教育功能于一体,拥有15个展厅,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达21.8万余件。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安徽文明史陈列”系列展厅。这些展厅分为“史前时期的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和“明清时期的安徽”五大部分,结合文物陈列、数字演示和文字注解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安徽地区的历史演变。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蕴藏着丰富的记忆碎片和深藏的历史故事。其中,铸客大鼎、金缕玉衣、唐三彩双系凤柄壶等珍贵文物尤为队员们所倾心。离开博物院后,脚下那一块块青砖仿佛在述说安徽的历史,诠释着安徽人民的自豪与红色精神的崇高,展示着历史与现实中不曾消退的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

 

图片5.png

(图为实践团在安徽博物院前的合影)


走访慰问老党员,传递浓浓爱党情

最后一站,实践团首先来到合肥市茶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位青年志愿者代表首先向高维萍、郑冬梅、王芳、郭恒平四位党员分享了各自对党的热爱与入党的向往,并向他们提问。被誉为优秀老党员的高维萍在被问及“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衷是什么”时,她回答道:“因为我信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并建设了今天这样的国家,我就想成为这个先进集体的一份子。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愿望,加入了党组织。多年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她坚定的神情彰显出她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宣讲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老党员的家中,那里简洁而温馨。他们受到了老党员及其家人的热情接待,并聆听了老党员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在茶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图片7.png

(图为实践团在老党员家中的照片)


盛夏时节,万物繁茂,正是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之时。实践团成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身,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且实现了个人的全面成长。实践团的实践工作看似结束,也如开始。后续,团队成员将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此次实践的经历与感悟。此次分享不仅传播安徽的红色基因和爱国精神,还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的意志。

文:梁越洋、李盛杰 图:梁越洋、李盛杰 审核:曹长芳 发布:李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