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5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伟海与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敬猛受邀至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分别举办了两场专题讲座。陈伟海教授的讲座聚焦于“基金类项目申请撰写要领”,刘敬猛副教授则围绕“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基础类课程教学研讨(电工类课程为例)”进行深入分享。
(图为章敏凤主持讲座)
讲座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副校长章敏凤主持,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田启华、电气与电子工程院长马利祥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代表参加现场学习。
首先,陈伟海教授的讲座旨在提高教师在基金项目申请方面的写作能力,促进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讲座中,陈伟海教授从一份好申请书的基本特点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申请书。他强调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需要满足“有货”和“倒得出”两个基本特点。有货指的是申请书的内容要有深度、有创新点,能够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倒得出则是指申请书要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能够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地了解项目。
在分享申请书撰写体会时,陈伟海教授提出了“两个牢记、三个突出、四项主要内容、五项基本原则”的撰写策略。他强调,申请书要牢记要有明确主线、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突出科学问题、突出创新、突出原创;同时,申请书要重视项目的选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四项主要内容,并遵循复杂问题简单化、专业问题科普化、技术问题科学化、语言要有可读性、排版要有可视性五项基本原则。结合自己多年成功申请的经验,陈伟海教授根据申请书的模板要求,详细解析了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图为陈伟海教授讲座)
紧接着,刘敬猛副教授开展以“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基础类课程教学研讨(电工类课程为例)”为主题的讲座。他首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工学课程概况,随后分享电工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一体化概念以及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他特别强调在课程中突出理论建模仿真和实验的统一性,以及电工学的电路和电路原理电路讲法的区别。此外,刘教授还结合生活中的电工学应用案例,让参会教师对电工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中,刘敬猛副教授还提出了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北航在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他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为刘敬猛副教授讲座)
通过陈伟海教授的专业分享,参会教师对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基金项目申请书的理解更深刻,对于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和申请书撰写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刘敬猛副教授的“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基础类课程教学研讨(电工类课程为例)”讲座,则让教师们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认识更清晰、思考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