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锤炼实践能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农耕药香,助力三农”实践团于7月28日前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践行服务“三农”使命
7月28日,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汪洋的带领下来到了蒋李村党群服务中心。蒋李村书记谢勇与主任牛言热情迎接,并向实践团介绍蒋李村近些年响应国家新村建设发展给乡村与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谢勇提到,蒋李村以种植药材为主,改变了传统农民种植方式。每当五一前后,亳芍开花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旅游,同时也推动了乡村的发展。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蒋李村发展确实令人佩服,无论是环境还是地方建筑都都具有地方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希望日后也能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出一份力量,向着蒋李村学习!”
(图为谢勇向实践团介绍乡村发展)
(图为实践团与谢勇和牛言合影留念)
走进中药材种植基地
在活动中期,实践团来到了雷允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活动调研。在负责人张启岭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有趣生动的“亳芍文化之旅”,并了解到了部分中药的生长环境、习性、生长周期、药效与作用等。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亲身体验了一些中药材的采摘过程,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真切感受到亳州“中华药都”的美誉。
(图为实践团参观亳芍种植基地)
(图为张启岭带领实践团近距离观察药材)
成员们深入田亩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芍药种植基地。“芍药以根茎入药,种植周期为4至5年,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痉作用,此外,旁边还种有马鞭草、亳菊、丹参、白术等”,张启岭介绍到。实践团听后感受到了药材的难得与可贵,芍药生长周期很长,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培养,所以中药价格昂贵啊!实践团在张启岭的引导下,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亳州常见的药材,同时认识到中药市场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使得实践团成员对中医药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合影)
调研中药材市场
7月30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康美中药材交易市场,探索中药材交易现状。市场负责人徐玉成向实践团队介绍到,对于亳州市而言,中药材是经济命脉,也是当地文化传承,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紧接着,便带领着实践团成员深入市场内部,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它们发挥的效用、渊源的历史背景以及形成的产业链,成员们认真听讲并对其颇有兴趣,与当地人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在市场走访中,摊位商家也热情地向实践团队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并邀请成员品尝中药材制成的花茶。通过此次走访,实践团队对中药材市场的运作模式和市场行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成员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药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为徐玉成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交易市场)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交易市场的各种药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交易市场门口合影)
至此,“农耕药香,助力三农”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完满结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到了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从本土种植到市场交易,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辛勤的劳动与努力。在这几天的实践中,成员们真正见识到了亳州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希望在以后做好中医药的文化传承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的推广工作,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