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特辑:古韵新潮,走进新时代黄梅戏
管理工程学院 2023/08/05

本网讯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当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一种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黄梅花开,戏传百年”实践团来到安徽安庆,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


图片7(1).png

(图为实践团队和指导老师合影)


为调研当今社会黄梅戏的宣传发展情况,以青春之力助力非遗传承,实践团队在孙宏和章芳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实践活动策划、出行、参观、安排和采访稿大纲审核等准备工作。活动分为参观学习、走访调研及体验观看三个部分,实践团队从黄梅戏博物馆、剧院以及市民公园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地参观和采访相关人员,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安庆市黄梅戏的发展宣传现状。

寻味古韵安庆 细嗅黄梅花香

7月29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在悠悠戏腔的伴随下沿寻黄梅戏发展脉络,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讲解员的引导,实践团队仔细观看了黄梅戏的展览。他们了解到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同时,他们还参观了馆内的文物陈列和多媒体展示,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黄梅戏的魅力所在。实践团队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黄梅戏专题博物馆。作为“国字号”级别的黄梅戏博物馆,这里不仅是收藏、研究、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艺术的中心、戏曲文化基地和重要史料库,更是安庆对外交流的文化窗口,面向大众、面向世界、面向新时代,源源不断地展示着来自本土文化的自信。


图片8.png

(图为实践团队在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参观学习)


以爱汇聚黄梅魂 用心传承非遗戏

7月30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市菱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戏曲表现的是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反映的是人们的愿望。黄梅戏作为安庆的本土戏曲,自然与安庆人民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菱湖公园中有很多黄梅戏爱好者组成黄梅戏乐队,一把二胡、一个音响、一支话筒就是一场好戏。他们因为热爱聚集到一起,每天都会来到菱湖公园的文化长廊中演奏黄梅戏。实践团队和黄梅戏爱好者们一起深入交流了黄梅戏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成长方向,就如何培养传承新时代黄梅戏人交换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实践团队认识到青年一代也应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黄梅戏曲文化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图片9.png

(图为实践团队和黄梅戏爱好者合影)


梨花飘零残月落 唯有黄梅声不断

8月2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市再芬黄梅公馆,邀请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萍老师和青年黄梅戏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江李汇老师,就新时代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承进行了采访。在谈到作为青年黄梅戏演员的责任与担当时,江李汇老师仅以简单的六个字进行概括:“做好人,唱好戏。”江老师认为黄梅戏已经融入她的生活,对她来说能够将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是非常幸运的。在谈到黄梅戏传承时,李萍老师说道“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要从小孩子抓起。”据了解,再芬黄梅戏公馆每年都会联合教育局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黄梅戏曲的兴趣。李萍老师还鼓励青年学生能够走进剧院,深入体会黄梅戏的独特韵味。


图片10.png

(图为实践团队对黄梅戏演员进行采访)


黄梅戏音绵长 唱响宜城之夜

8月2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市黄梅戏会馆观看黄梅戏现场演出。通过现场感受黄梅戏独特的魅力,来加深对黄梅戏的理解。实践团队观看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夫妻观灯》《戏牡丹》《闹黄府》等,观看完演出后,实践团队赞叹到黄梅戏不愧为国粹,给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实践团队还注意到有很多家长趁着暑期带着小孩走进剧院,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图片11.png

(图为黄梅戏演员登台演出)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保护与传承历史留存下来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队认识到作为大学生要坚持文化自信,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黄梅花开,戏传百年”实践团会继续关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使之碧水长流、青山不朽。


文:鲍凡、鲍心仪 图:鲍心仪 审核:曹长芳 发布:李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