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红色精神学习活动,实际做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2日-26日,由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会骨干成员组成的安信工“乡韵振兴,‘星火’领航”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丹龙、夏林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园、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汪堰村、安徽省乡村振兴馆等地,开展为期十四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满载期望,扬帆远航
7月12日,安信工“乡韵振兴,‘星火’领航”实践团在博思楼S201教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张丹龙表示希望同学们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在平凡的实践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增长才干的同时将自身所学转化成为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增强安全意识,要以保证安全为首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示安信工青年的风采和学识。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7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蜀山烈士陵园,它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们拾阶而上,缓步前往邓小平所题“江淮烈士永垂不朽”浮雕所在地,怀着崇敬的心情庄严肃立于浮雕前,缅怀革命先烈,凝聚信念力量。接着成员们参观了烈士的墓碑,瞻仰烈士们的大无畏精神,实践团成员储家俊感悟到:“每一个墓碑都记载着一名烈士的刻骨铭心的革命故事。”实践团追忆先烈功勋,深刻体会革命先烈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革命历史,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向烈士敬献花束)
7月15日,实践团全体成员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一起来到了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之子陈延年同志、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同志、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同志等革命先烈。”随着讲解员步伐,实践团一行仿佛置身于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陈延年、陈乔年两位同志留在龙华天地间的声音,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如今的太平盛世是用无数烈士的英魂和鲜血换来的,青年大学生当传承他们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精神。”实践团成员冯嘉慧感慨万千。7月16日-19日,实践团前往合肥市包河区三十岗乡汪堰村,实地采访村民,为了解汪堰村经济发展现状,体验村民日常劳作,切实实现在社会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
实践团在汪堰村进行走访调查,村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家庭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当地村民反映到:“由于近三年疫情的冲击,农场经营不善导致倒闭。”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汪堰村常住人口变少、青壮劳动力流失现象更加严峻,“谁来种田”正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为实践团采访村民)
“三十岗乡有着很好的先天优势,作为合肥市水源二级保护区,生态资源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谈起三十岗乡,村书记助理彭森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农业是汪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但作为合肥市水源二级保护区同样也限制了汪堰村无法发展工业。彭森磊表示,经济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汪堰村应该发展什么,要看它拥有什么,适合发展什么。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彭森磊)
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彭森磊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切实体验了农耕生活,学习了除草、松土、采摘等基本技能,虽然拔草锄地看似简单普通,但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体力。“双脚踩在真实的土地上,方才明白了什么是‘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团队成员李佳奇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
(图为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瓜田合影)
乡村振兴仍路遥,学习奋进在继续
结合前期实践团在汪堰村的初步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对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7月21—24日,实践团先后前往安徽省乡村振兴馆、合肥市四季花海公园、植物园等地考察学习,汲取发展经验,助推汪堰村的乡村振兴建设。并对游客进行采访,探寻游客到底需要什么,旅游地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建设等问题。
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应当发展以特定乡镇或村落之风土民情为主的乡村振兴,同时狠抓养管,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优美、文明的游园、绿化环境;加强道路绿化养管,营造文明乡村氛围;建设乡村博物馆也是提升乡村百姓自觉意识与文明素质的有效手段。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游客)
星火领航促发展,共建基地谋规划
在汪堰村的调研活动中,张丹龙向彭森磊介绍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并由实践团成员李上杰现场向村委展示如何利用讯飞星火快速完成文案编写、数据录入等工作,帮助基层工作者从日常繁冗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为汪堰村现有农产品销售基础、桃源水果农场的经营模式提供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同时实践团在合肥市的实地调研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将其输入到讯飞星火大模型中,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为汪堰村乡村振兴策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为张丹龙向彭森磊介绍讯飞星火大模型)
7月26日,实践团全体成员怀揣着热情一路乘车来到了三十岗乡汪堰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此次在汪堰村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双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拓宽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渠道,也为后续同汪堰村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后续,实践团将编写并完善调研报告,研究如何打开农产品销路,将品质做出品牌化,同时将品质的附加价值深挖,做出特色,做出创意。积极发展村子里的实体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的就业,将年轻人吸引回来,思考如何做出汪堰村的专属乡村振兴策略。
(图为实践团在汪堰村合影)
乡村振兴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乡情的重要组织形式,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成员们认识了与校园生活不同的社会面貌,了解到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满怀希望而去,必将收获满满而归。在未来,希望青年们能继续践行时代新思想,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在报效祖国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