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感受乡村振兴步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山水写意”实践团队于7月16日到达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通过实地探访考察、公益科普讲堂、分发明信片等多种方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深入当地,公益讲堂传科研
7月17日,“山水写意”实践团前往郎溪县湖滨渔村和南猕福寿岛,开启了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团队成员首先找到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乡村经济如何能得到蓬勃发展。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近些年村容村貌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村民们幸福感大大提升。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文化墙、古树群、马王庙、马灯成列馆等,领略到当地特色文化小马灯的魅力。实践团还利用公益讲堂的方式,向当地村民介绍了“星火大模型”,重点突出了它在养殖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和益处,希望能够激发村民对于采用该模型的兴趣。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感受到因地制宜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对美丽乡村有了更深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走访湖滨渔村)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湖滨渔村合影)
走访村民,传统村落显魅力
7月18日,“山水写意”实践团前往郎溪县,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在盛村,当地村民通过创新的农业模式和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成员们参观了农产品加工厂和农田水利设施,近距离感受村民们的智慧与勤劳,随后前往了以传统手工艺闻名的村落黄家湾。在这个村子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民居建筑,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通过几个村落的走访,实践团成员针对乡村旅游,设计了宣传文案、路线图和导览手册,为村子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认识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图为当地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盛村合影)
关注环保,讲解宣传护生态
7月20日,“山水写意”实践团前往宣州区敬亭山和宛陵湖省级湿地公园。敬亭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宝贵资源。在实地走访中,成员们向游客分发明信片,介绍宣城的历史文化和资源,呼吁他们共同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宛陵湖省级湿地公园是一片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亲身感受到湿地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了解到湿地形成的原因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成员们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切感受到祖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图为实践团在敬亭山分发明信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湿地公园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安信工“山水写意”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完美收官,活动虽告一段落,但实践精神永不会告别。作为新时代青年,必将用实际行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广袤祖国大地上且行且思,以奋进昂扬的姿态献礼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