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动态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动态>详情页
探数学精妙 寻人生真谛——记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数学建模工作室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2/08/30

本网讯 7月初,安信工的学子已经收拾行囊准备放假回家,有一批学生熬住酷暑,留在学校开展集训活动。8月中旬,当大部分学生还在家享受假期的时候,同样是这一批学生,已经早早返校,在同样提前返校的老师的辛勤带领下不受干扰,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汇聚在一起,投身2022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前集训,他们就是学校数学建模工作室的31名成员。


科大复试留影.jpg

(科大复试)


他们用心准备的比赛叫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个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竞赛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软件编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运筹学、图论、MATLAB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还要有较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海量资源检索能力及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等。

对于大多数理科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但在数学建模工作室的成员们眼中,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其定义的严瑾,逻辑的清晰,结果的完美。数学建模的存在本意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数学建模工作室的成员们而言,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理论和数学符号,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生活中的问题,他们能够学着以数学的角度挖掘其背后的规律,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数学建模竞赛是3个人组队参加,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队友,亲密无间的进行交流作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的组队基本是自由选择,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得以结交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朋友,互相磨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是高于竞赛成果之外的意义。” 人工智能2101班的朱洋与团队伙伴经过了不断讨论、磨合、沟通,最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模型质量,他本人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更是对团队协作、项目管理、人际关系的综合素质考验。我们通过校院各级赛事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比赛中,体验到完整的比赛流程,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信工学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更让每个热爱数学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成长。”数学建模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耿杰说道。

在学科竞赛的指导过程中,数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也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培养策略:对大一新生开展宣传、讲座和数字沙龙,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二时进行相关能力培养和实战入选,待学生熟悉数学建模竞赛环节后通过校内赛和各类校外赛事持续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通过学生的创新创意项目、论文、教研项目来体现学生参赛的受益点。这一套科学的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培训体系,实现了数学建模等相关知识与日常教学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7.jpg

(吴校长贺信)


自2014年以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以数学建模工作室为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0项,安徽省一等奖2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35项;在MathorCup杯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在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国际一等奖1项;自2018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安徽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0项,成果显著。


文:耿杰 图:无 审核:陈巧巧 发布:许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