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感谢国家和学校给予我和家人的帮助。这笔宝贵的资金使我家里的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定好好使用这笔钱,绝不浪费滥用。”这是一位受助学生给学校短信平台的回复。
为进一步拓宽资助育人渠道,学校自2021年初开始,实施“暖心鼓励”教育举措。学校在相关资助项目实施时,通过短信平台,将实施的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加油鼓励的话语等内容发送给受助学生,让受助学生在获得物质帮助的同时感受精神鼓励。学校全年在国家奖助学金、校级奖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考研慰问、学校助学金等9个项目开展暖心鼓励活动,累计发送短信5777条。
(图为部分短信内容截图)
(图为部分学生的短信回复)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全校学生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工作,全面提升资助服务工作水平。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2021年,学校通过修订现有学生资助制度和新增一系列资助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监督管理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使资助育人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使用规范、监管问责规范、信息管理规范。
精准认定困难学生,坚决做到应助尽助。学校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机构,严格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2021年4月启用智慧资助系统,并于2021年秋季学期通过线上量化测评、线下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认定贫困生3539名,占学生总数的27.59%,最大程度地识别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困难学生家庭走访调研、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全年发放财政及校内各项资助资金共计2400余万元,1.9万余人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坚决做到应助尽助。
(图为辅导员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体系。
注重资助全过程育人。在评选之前,通过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在评选中,通过日常的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诚信学分等,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在评选后,通过暖心短信等方式,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
延伸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坚持因需设岗、合理设置、规范管理、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原则,积极开发校内资源,深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努力实现全员育人。2021年学校设置约400名勤工助学岗位,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单位,勤工助学岗位类型丰富多样,共计77种,其中包括:科研助理、创促中心设计师助理、审核会计助理、职业技能鉴定所助教等涉及科研、技术、劳动教育等多类型岗位,教育引导学生在受助自助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加强资助人文关怀。畅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绝不会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重大变故或突发事件时,给予发放临时困难补助。
(图为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正如一名受助学子的短信回复:“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有用的人,来回报社会,服务国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上,全面推动和深化资助育人工作,丰富学生资助内涵,切实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