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3月2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博学楼W202教室里,机械工程学院的数十名备战考研学子、四名往届优秀考研学子欢聚一堂。在辅导员常琳琳的主持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考研复试、调剂经验交流会正在举行。从自身的考研复试经验、复习方法、复试调剂方法到复试备考心态的调整、作息时间的安排,嘉宾们都做了详尽的分享,并针对备考学子们的问题,做了细致全面的解答。整场交流会中,同学们倍感受益匪浅。
(交流会现场)
为了更好地帮扶考研学子,以常琳琳老师为代表的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们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指导、支持、保障服务。学生困惑纠结要不要考研时,她积极鼓励,让他们树立考研信心;学生备考遇到困难时,她耐心地与他们谈心,助他们走出迷茫。作为带过毕业生的“老”辅导员,她主动牵线搭桥,让已升学成功的毕业生成为他们的最好“复试导师”。
因为疫情原因,绝大多数高校通过网络开展复试,许多考生只能在宿舍参加线上复试,人来人往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复试产生影响。为此,机械工程学院专门开设了8间考研学生网络复试专用室。常老师还细心地做了复试时刻表,确保每一位学子的复试都能按时有序进行。
接下来的一个月,常琳琳的心情是被欣慰填满的,“老师我太激动了”、“谢谢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一条条报喜的信息向她纷至沓来,屏幕的背后可以想见的是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她所带的机械1702班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7.2%,高居全校第一。
(班级合影)
采访中,机械1702班的班长黄伟对常老师充满了感激:“尤其感谢辅导员对我们的循循善诱,悉心教导,她也让我从大一的迷茫中走出来,做更好的自己。我刚开始其实成绩不好,甚至高数考试考过40多分,辅导员及时找我谈心,跟我探讨大学学习、班级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一语点醒梦中人,我看到了未来,开始努力。她对其他同学也是如此用心。”
这是常琳琳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度过的第八个春秋。自2013年以来,她完整地见证了两届学生的成长。八年里,她也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华丽转身,但不变的,是她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坚守。“我喜欢做辅导员,喜欢和学生们相处,更喜欢看着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成长。”她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一点。
辅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1:200的配置比例,让每一位辅导员肩上的责任都沉甸甸的。他们的工作事无巨细,当学生们遇到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想要倾诉的对象,往往是辅导员。甚至有时候学生半夜出了问题,他们也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的工作不是早八晚五,是24乘以365。
提起这份辛劳,常老师不以为意,“当同学们遇到了问题,哪怕我在休息,也会第一时间去帮助他们。”在她的眼里,没有优生差生之分,“出现问题的学生其实是渴望被爱的,越去了解他们,就越想去关心和疼爱他们。要当好一名辅导员,如果没有爱心、责任心,没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没有一颗善待学生、热爱学校的心,是不可能胜任辅导员这项工作的。”
2017级机械专业的一名学生,自大一进校以来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厌学情绪,上课睡觉、晚自习打游戏,不但挂了好几门课,甚至还萌生了退学的念头。注意到他以后,常老师每周都会找该生谈心谈话,但她的苦口婆心没能打破学生的心防,效果一直不明显。
有一次常老师主动到宿舍楼下约见该生,天空忽然下起了雨,他们来到创业广场遮阳棚下避雨,坐在凳子上看着飘飘洒洒的雨丝,她和该生谈到了人生、家庭、理想。该生仰起头看着雨点,对常老师说:“辅导员,以后你不用再找我了,我要振作起来了,我会认真学习,以后也要考研。”自那以后,该生学习态度明显端正了起来。
八年来,常琳琳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用爱心贴近学生、用责任心关注学生、用上进心引领学生。”如今她的学生们许多都已毕业成家,他们还常常回到学校看望常老师,“我们现在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用“心”做好工作;用“爱”做好辅导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常老师践行着不平凡的事业。
(部分素材引用自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