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2月10日下午,学校在新芜校区图书馆八楼1号会议室组织召开项目化教学理论研讨与工作部署会议。校长吴敏、副校长陈跃东、高等工程教育与教育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副院长汪建利、教务处处长孙辉、各课题组成员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校长吴敏主持。
(会议现场)
吴敏简要介绍会议背景,并就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提出指导意见。
首先,吴敏简要介绍了高研院和项目化教学研究室的成立背景。他指出,结合学习《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和贯彻“观塘会议”精神,借鉴国际和国内一流工程教育理念,推进和指导学校实施系统性的深度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学校成立高等工程教育与教育技术研究院。与此同时,为深入实施工程教育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学校优先启动项目化教学工作,并根据我校专业特色发展与项目化教学实际开展情况,成立项目化教学研究室,研究室下设计算机类、电气类和综合类三个课题组。本次理论研讨与工作部署会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其次,吴敏从项目化教学模式提炼、项目设计、项目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他认为,研究室应通过设立专项研究组或通过课题组之间的方案研讨与整合,提炼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项目化教学模式,不同课程或专业在此教学模式的框架指导下有所侧重的开展项目化教学。在项目设计上,吴敏强调课题组要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边学边干”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构建方法,重新梳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新方法;同时他还指出课题组要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改革举措,结合校情因材施教,定期做好项目迭代优化工作。在项目评价上,他认为课题组也应当成立专项研究组,探讨项目化教学的评价策略,形成完整、简单、科学并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体系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能够有效规避项目成员“打酱油”的情况发生。在保障措施上,吴敏简要介绍几种激励措施,包括新开课程课时补贴、工作量折算以及项目立项支持等,同时他强调,激励要基于有明确的项目任务、目标和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可评价、可度量。
最后,吴敏希望全校师生要达成改革共识,树立自信,形成文化,以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践行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改革,引领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产品意识和工程能力”,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吴敏发言)
陈跃东着重说明项目化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陈跃东简要介绍研究室成员的遴选办法。他指出,项目组成员遴选在征求了学院意见基础上经学院推荐后,高研院和教务处综合考虑受推荐教师的过往教育教学成果、专业能力与个人兴趣等情况后,最终确定首批16位教师入选项目化教学研究室。
其次,陈跃东着重说明项目化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他指出,计算机类与电气类课题组要以3-4门课程进行试点,综合类每学院1-2门课程进行试点,课题组需设计系统化实施方案,要考虑覆盖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课程,明确试点范围,通过树立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方案。同时他还强调,项目化教学工作量大、耗时长,课题组需制定实施计划,定期组织集中研讨,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开展低水平工作。在保障机制方面,他建议高研院采取定量补贴和成果鉴定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最后,陈跃东要求项目组成员做好内部学习和外部调研工作。他指出,在项目开展前期,课题组成员要在高研院指导下做好对国内外优秀改革院校的调研工作,学习他们的优秀做法,借鉴项目资源,同时邀请外部专家来校开展培训工作等,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能力。
(陈跃东发言)
汪建利结合学校发展现状简要谈了关于项目化教学的认识。
汪建利认为,项目化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也是我校践行世界一流工程教育,引领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首先,他指出学校已完成硬件环境(智慧教室)的建设工作,接下来应当思考如何借助硬件环境开展项目化教学,服务项目化教学。其次,项目化教学应当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编写项目化教学大纲,制定合理评价体系。最后,汪建利强调,工程教育改革作为学校合格评估工作中的亮点工作,课题组成员要有信心配合学校做好项目化教学工作,主动担当起这份责任与压力。
(汪建利发言)
孙辉进一步明确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孙辉主要从六个方面明确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第一,做好课题组成员培训提升工作,在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负责人要有统领全局的大局观,避免项目重叠设计,重新梳理项目体系。第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第三,确定落地实施时间。第四,课题组定期反馈项目进展,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最新改革动态。第五,项目持续改进与优化。第六,尽快组织保障政策讨论,出台考核细则。
(孙辉发言)
“畅所欲言强共识”: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
结合参会领导的发言,来自6个学院的不同课题组的老师们也发表了对于项目化教学的看法与认识。
章敏凤谈到,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学院,全院目前有12门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并且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化教学工作,学院组织各教研室负责人前往北京邮电大学调研,学习该校在项目化教学方面的优秀做法与成功经验,在专业导论课程开设、项目资源开发和项目内容设计等方面均有较大收获。
万家山谈到,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目前已有近20门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现有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分为“四阶段、三层次”,“四阶段”指按照项目来源不同分为基于课程的设计项目、虚拟的企业项目、真实的行业项目和基于工作的实际项目,“三层次”指每阶段项目按照学生能力高低又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级别。实施至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化教学过程管理不够规范,需要有信息化平台支撑;二是项目来源单一,资源更新滞后。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陈巧巧老师就如何将综合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机械工程学院王清清老师认为应优先学习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项目化教学中的改革经验,避免其他学院在教学改革中“走弯路”。其他的参会教师也分别在项目资源建设、内容设计、平台支撑、学科竞赛与项目化教学关系等方面谈了自身的看法与认识。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研讨交流)
吴敏作总结性发言
会议最后,吴敏校长结合研讨内容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首先,他要求各课题组明确召集人,课题组成员要将本次会议精神传达给各学院院长,争取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支持,项目化教学不仅是课题组教师的任务,也是全校性的改革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其次,课题组要尽早制定工作计划,设计系统性的实施方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所需提炼若干子课题项目(如项目平台开发、评价体系研究等),协助各课题组更高效的开展项目化教学。再有,课题组要在高研院的指导下,做好外出调研和内部集中学习计划,同时邀请相关专家进校指导。最后吴敏强调,合格评估和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化教学)是未来两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化教学作为工程教育改革重要抓手之一,同时也是合格评估工作中的亮点工程,他要求课题组成员高度重视,并且希望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本次会议是高研院和项目化教学研究室成立后组织的首次会议,会议明确项目化教学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率先开启了我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为实现学校“换道超车”发展和一流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全校师生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写好奋进之笔,交出得意之作,努力成为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