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校要闻 学校首页>新闻公告>学校要闻>详情页
我校组织“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践行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第一期研讨沙龙
教务处 2019/06/13

 

本网讯 2019年年初开始,学校教务处组织校内专门团队翻译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变革计划(NEET)资助的全球工程教育发展基准研究《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于6月3日将中译版印发给全体教职工学习,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趋势与经验,使广大教职工扩展视野、开拓思维,真正了解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做什么”、“怎么做”、“出发点是什么”以及“创新点在哪里”,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为集中探讨学习心得,6月11日下午,学校在新芜校区图书馆一楼2号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践行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第一期研讨沙龙。校长吴敏,副校长王彬、陈跃东、葛付才、程业涛,校长助理汪忠国、相关行政单位负责人、各学院执行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各单位骨干教职工等参加了本次研讨,沙龙由教务处处长孙辉主持。

 

8O2A1437_副本.jpg

(沙龙现场)


首先,孙辉简要介绍《报告》的翻译情况及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流程。

随后,吴敏针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解读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为何我们要努力成为中国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和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践行者、工程教育未来三个重要发展方向及对我校的思考、如何评价教育质量、一流工程教育院校改革的路径、案例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及其特色、一流工程教育的典型特征、大学提供世界一流教育的能力、基于项目(活动和挑战)的教学、成立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院)以及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等十一个方面。

 

8O2A1421.JPG

(吴敏针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与会人员根据吴敏校长对《报告》的详细解读,结合会前的认真研读,与国际先进趋势和经验比较后,就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现状及研读报告时产生的疑问开展了深入交流,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王彬副校长围绕《报告》内容和学校的发展,主要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面向社会和未来职业相关能力、教育增值和社会期盼等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其次,他从学校定位、国外优秀做法借鉴以及如何在我校实施借鉴改革做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校的工程教育改革要在结合学校定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情、校情,及时关注改革反馈与评价;同时,王彬还围绕“科研三大主攻方向”和“知识产权专利”两个主题简要介绍了近五年取得的成效,并就如何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简要谈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随后,他建议全校教职工要以更高站位达成改革共识,改革中及时总结、凝练,不断加强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从一而终的改革韧性。

孙辉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现状对比《报告》中国外优秀工程教育实践,主要从“像”、“实”、“破”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他认为,通过对我校和国外优秀案例院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优秀做法比较发现,我们在统一的改革理念、领导力、新工具使用、学生主导活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不谋而合,但在培养方案的组织、管理、实施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种“形似未到神似”的现象做了简要分析。接着,孙辉从项目设计、、企业实习和自主学习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指出了我校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最后,他还指出我校改革中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一是如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二是如何打破IT行业以外的校企合作困境。

艺术设计学院董毅通过引入《报告》中的七个关键词,简要阐述了未来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做法。通过对《报告》内容的提炼,董毅提出了“以学为中心”、“做中学”、“问题导向”、“项目式培养”、“在线自主学习”、“学生文化”、“跨学科”等七个关键词,并逐一进行解读。他认为我们要在结合国情、校情、学校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国外的优秀做法“本土化”,重点借鉴改革思路而非做法,并以“以学为中心”为改革主线,进行系统的、大胆的、持续性的改革。紧接着,针对未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从系统培养、线上线下教学、自主学习、项目式培养、突破课程体系和专业界限、对接职业岗位目标、突破传统管理办法、解放思想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改革思路。最后,董毅强调,改革务必要有行动计划,通过逐步积累,有条件的逐步深化,并适时的突破目标,才能取得预期改革成效。

 

initpintu_副本.jpg

(参会人员发表观点与看法)


会议最后,针对各单位提交的学校近五年来改革与发展回顾系列材料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吴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现场进行指正。他要求各单位在撰写前应做好对借鉴院校的调研总结,撰写过程中直奔学校改革背景与主题,突出学校改革特色与亮点,重点介绍系统性的改革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配合,同时还有赖于每位教师对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参与,正如《报告》中所说,要形成一种“人人都有创新和尝试新事物的意愿”、“人人都有与他人讨论教学的积极性”的校园教育文化。本次研讨是总结并规划我校未来改革发展的又一块“踏脚石”,使我校在振兴本科教育、输出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智慧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